第119章 白莲教琐事
第119章 白莲教琐事“大将军,荆州府发来电报。”
冯修永手持一份电报,急匆匆来到长沙府衙门见聂宇了。
聂宇接过电报仔细一看,原来是湖北的白莲教出事了:“清军这是终于忍不住,对襄阳白莲教动手了?”
电报依次转呈给左观澜等一众文武翻看,内容很详细,还整合了过往商旅口传信息。
战事是旬月前爆发,这次出兵跟白莲教打仗的只有湖北一支清军,清廷原定计划的川、陕、豫三省重兵,一个也没来。
没办法,川陕清军已经自顾不暇,四川白莲教闹出来的动静太大,比之湖北白莲教动静小不了多少。
先是成都八旗副都统佛住战死,接着追击白莲教的名臣儒将孙士毅突然病逝,而后得到总督英善的调令,前往镇压白莲教乱军的重庆总兵袁国璜、兴汉总兵何元卿,因为大意轻敌,遭到白莲教军埋伏,全军覆没。
四川白莲教一时间势大难治,青号军教首徐天德,干脆自号达州大都督,而副教首王登廷为副都督。
这名号一喊出来,比聂宇这汉军大将军都响亮。
清廷这下彻底绷不住,真要是四川被白莲教给打下来,那后果不堪设想。当下也顾不上湖北的白莲教,匆忙调遣陕甘总督宜绵大军南下,与接替了孙士毅的福宁协同镇压川省白莲教乱军。
大概率还有得打,因为这新来的两位总督,可都是牛人中的牛人!
陕甘总督宜绵,这人文治武功都挺厉害,武功上屡战屡败,身为大军主帅,从不亲临战阵指挥,文治上更厉害,没有他不敢贪的,连自家大军的军需钱粮都贪。
突出一个前线战事吃紧,后方主帅紧吃。
福宁的履历稍好些,也就是先在湖北巡抚任上,大贪特贪,通过走关系疏通,升迁到了两江总督,为福康安大军经理军需辎重,利用权利之便,对地方大索捞钱。
把这俩牛逼人物放到四川,一起配合剿贼,怕不是不先打个三五年,都打不完这场烂仗。
左观澜笑道:“恭贺大将军,这川陕鄂三省清军,尽皆被白莲教引去了注意力,那我大汉军在湖南可高枕无忧矣!”
“恭贺大将军!”
这马屁拍的挺顺手,也让周围其余文武反应过来,连忙跟着高呼道。
聂宇摆摆手:“高枕无忧太过了,只是暂时不用担忧外省之清军,可以优先安心对付湘西的十万清军了。”
话题转的很快,也有些沉重,湘西还有十万清军呢!
前面汉军南下两个多月,战果看着挺大,但实际能打的清军很少,之所以如此,就在于湖南、湖北绝大部分的清军,都被集中调去了湘西与苗人作战。
现如今,福康安已经死了快三个月,和琳已经渐渐能镇住场子,就差乾隆的一道任命圣旨,来让他统管湘西的十几万清军了。
不把湘西十几万的清军给灭掉,汉军就永远没法真正坐拥湖南,更没法剑指江南。
“呵呵。”
看着气氛有些凝重,聂宇忽然一笑,说道:“湘西不过是有十万清军而已,清军战力如何,我汉军也不是没有打过。清军有十万大军,我汉军也有四万大军。此番又扩张三府一州之地,起码还可再扩军一万。这五万打十万,也未必不能打一打!”
左观澜也笑道:“大将军说的不错,湘西清军看似有着十万,实际能战之兵,不会超过六七万。这五万对六七万,我军又是兵精粮足,后勤稳固,民心所向,清军却是横征暴敛,又接连丢失常德、长沙、衡州三府后勤,至多不过数月,清军必然断粮。而且,诸位不要忘了,清军也不光要面对我们,他们还要面对湘西的苗子呢!”
最后一句话才是说到了点子上,汉军文武瞬间想起来,清军面对的可不止他们汉军,还有湘西的苗人呢!
这帮湘西苗人,可不是待宰的羔羊,能拖着十万清军打了一年,都没被平下去,战力和凶悍程度,已经足以证明一切。
但凡清军露出一点破绽,必然遭到湘西苗人的激烈反扑。
左观澜说的很简单,也很阴暗,无非八个字,清苗相争,汉军得利!
退一万步来讲,汉军和苗人也有共同的敌人,那就是满清大军,汉苗完全可以先联手,把湘西清军给灭了。
聂宇当下做出决断:“那就一切还按原定战略来,先行在长沙、衡州扩军两万,好应对接下来的湘西决战。同时秘书阁筹备派出信使,看能否尝试深入湘西大山,与苗人联络消息,不求收服那些苗人,至少能够共抗清军。”
“对了,不光是湘西的苗人,永州、桂阳、湘东南、宝庆的各支义军,也可以积极联络。就说本将军无意与他们为敌,大家都是反清的义军,不必如此为了地盘而自相残杀,我们现在都有共同的敌人,那就是残暴的伪清朝廷!”
“反清大业在前,就说汉军愿意与他们歃血为盟,推翻伪清朝廷前,汉军不会对他们的地盘主动发起进攻!”
聂宇想的很明白,那些跟自己一样的反清义军,战力怎么样不好说,做的事什么样,也不好说。但只要都是反清的,那就都是自家兄弟,是不是真兄弟不要紧,关键在于好歹能帮自己吸引点清廷火力,堵住外面的清军。
就算是个纯废物,那也是能把清廷地盘的水给搅浑嘛!
水搅浑了,汉军就能浑水摸鱼。
至于歃血为盟?
谁信谁煞笔,都是出来造反的,条约这东西比厕所擦过的纸都贱。
冯修永自然明白这些,连忙拱手应道:“臣遵大将军令!”
“还有什么事情?也一并拿出来说了吧!”聂宇接着问道。
冯修永呈上第二封电报,说道:“大将军,湖北白莲教派遣信使,特来荆州求见大将军,老太爷代大将军已经接待了他们!”
“哦?我看看!”
聂宇接过电报阅读过后,脸色顿时变得玩味起来。
按照电报里面说的,派遣信使的白莲教,分别来自于三家:襄阳、荆门、宜昌。
其中的宜昌白莲教,也算是汉军的老相识了,聂宇那位亲爹到现在,都还挂着一个宜昌白莲掌教首领的空头名号。
就在前半年,宜昌白莲教的实际首领张正谟,正式僭称“古元真人天王”,简称古元真王,也叫真人天王、张天王。
这名号可太响亮了,比聂宇的大将军,白莲教同行的路总帅王聪儿、大都督徐天德都还响亮,也是第一个敢公开僭越称王的白莲教首。
张正谟这一称王,虽然称的不伦不类,却好歹也是个王了,名号响亮不说,百姓也能听得懂,便如那湘东茶陵的杀尽王。
听闻消息的汉军文武,还曾一度对聂宇上书劝进,就连王号都给拟定了好几个,什么楚王、汉王、荆王。
回看张正谟的电报信函,对方先是跟聂宇一阵寒暄叙旧,东拉西扯了一大堆,方才说起了正事:
“聂兄弟别来无恙啊!我乃宜昌古元真人天王张正谟,一别半年过去,聂兄弟的汉军却是已经全据三州,果真英雄出少年!如今,清妖无道,盘剥害民,你我兄弟各自清兵,又有襄阳、川中教兄云集响应,正当联起手来,一鼓作气灭掉清妖。届时,天下可得,汉室可兴,你我兄弟与这襄阳、川中教兄共分这如画江山,岂不美哉?”
聂宇都快给气笑了,这张正谟一口一个兄弟,又不忘特地强调一下自己现在是张天王。
聂宇放下电报:“看来宜昌的白莲教应该是遇上麻烦了。”
张正谟确实遇上了麻烦,他僭称真人天王,本意是为了摆脱汉军好自立,同时也是过一把称王称霸的瘾。
但你张天王是当王了,那兄弟几个怎么办?
要知道,宜昌白莲教并非铁板一块,张正谟只是其中一部势力较大,又率先举事反清,这才做了名义首领。
其中还有林之华、覃佳耀在内,各分教首领,都有着相当大的自主性。
张正谟一称天王,就着急忙慌想要攻打宜昌府城,除了要作为王宫大本营,也是答应了手下的各部教首,等打下了宜昌城,就把地盘分封给他们,让他们都有地盘传教做天王。
正儿八经草台班子!
只可惜,张正谟高估了自己的能力,也高估了白莲教众的攻城能力。
前面打下来的县城,不是主动投降,就是里应外合才取下,对真正的大城几乎没有任何攻城的经验。
要混内应都没法混进去,因为宜昌知府王冶山都封城好久。
张正谟被迫选择强攻,但宜昌城高墙厚,各教首领又多保存实力,不愿意消耗自己的部众,前后打了几下,没有任何战果不说,反而还激发了城内官民的守城意志。
城外久攻不克,城内众志成城,再加上粮草消耗太大,各分教首领都有些不想打了。
张正谟再三弹压,差点还压出了内部火并,为了解决矛盾,这家伙决定向东打出去。
派信使过来拉汉军下水,只是其中一步,他还另外写了两封手书,分别发往荆门、襄阳,邀约联军共同东出,灭了清军,宰割天下。
左观澜有些无语:“这位张天王,还真是能痴心妄想!”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