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0章 文化分水岭
第670章 文化分水岭关于《大圣归来》的票房成绩,沈三通也是大感意外。
主要都大年初四了,票房还在上升,基本上院线给多少排片,《大圣归来》就能吃下多少。
平均上座率高达八成多,尤其是下午、晚上上座率接近百分之百。
太恐怖了。
和对暗号一样,沈三通有时走在小区,随时能听到小孩哥一起唱《孤勇者》。
沈三通接到发行人员的反馈,很多小孩守着结尾,一起大合唱。
“唯一限制票房成绩的,也许就是院线建设了。”
13年2月,全国银幕接近三万张。
这个数字前世要到15年才能达到,这一世提升了两年。
最近几年院线疯狂扩张,甚至出现院线建设领先于城市建设,电影院带动城市商业区建设发展的场面。
不过,影院建设依然受制于总体城市发展水平。
13年了,出现一部电影一票难求的情况,过于恐怖。
当年《阿凡达》是imax影院爆满,《大圣归来》是连普通影院全部满座。
随便拉一个荧幕,哪怕没有暖气没有空调,没有装修,依然爆满。
沈三通感觉《大圣归来》恐怕比《哪吒2》还要恐怖。
毕竟《哪吒2》二刷不多,《大圣归来》有不少二刷的,不乏专门为了片尾曲。
《孤勇者》实控小孩哥,根本无法拒绝。
不只是票房,整体口碑评价,连同舆论发酵上面,都非常好。
好到所有人都想不到的那种。
沈三通本来还想引导观众讨论取经团队。
一部电影想要长期放映,需要一点深度解读。
也可以解读隐喻,但是沈三通不愿意引导隐喻解读,电影停留在电影就好。
取经团队有解读空间,山神可以看成沙僧。
这样都齐了。
江流儿唐僧,大圣猴哥,猪刚鬣八戒,山神是沙僧,龙是小白龙。
解读方向很多。
比如大圣和江流儿,五百年前是师徒,现在关系转变,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设定。
再比如沙僧反对大圣变革,猪刚鬣选择支持,小白龙中立偏向支持,代表不同的立场。
也有很多扩展空间。
金蝉子早就不满如来,小白龙所在的龙族和天庭关系危机。
小白龙的龙族背景,又可以和《哪吒》共用世界观。
当然,引导归引导,片方不会承认这种对号入座。
因为会限制第二部的设定。
沈三通想要构建一个全新的神话宇宙,西游五百年后只是一个锚点。
他的野心不只是五百年后,想把洪荒、封神、西游全部囊括,一网打尽。
《哪吒》可以放在这个电影宇宙之下。
他还打算截取抵抗域外天魔五百年中的一个时间段,做一个关于二郎神的故事。
参考《壮志凌云2》。
域外天魔侵染了某个大荒小世界,这处小世界遭遇灭世危机,进入其中有境界限制。
所以二郎神培育了一批年轻的修士,哪吒或者大圣也可以培养一批。
双方或三方形成竞争。
最后,小世界出现巨大危机,二郎神亲自出手。
一个分身,跨越了两个境界,解决了最终boss。
二郎神化身出手跨境战斗,可比《壮志凌云2》f14跨代对战俄制苏57隐身战机要合理多了。
如果二郎神第一部成了,可以出二郎神前传。
如何反抗玉帝,将之纳入“战天斗地”神话大宇宙。
至于二郎神逗比之类的脑残设定,沈三通是完全不会采用的,自我封印,自我阉割在他这无法理解。
沈三通眼里:我二郎真君就是牛,舅舅是天帝,祖师是三清。三界有魔物,为了拯救世界,我特训一批人,完成不可能的任务。
这才是他眼中的杨戬,清源妙道真君。
沿着二郎神的脉络,沉香也可以做出来。
其他神话人物也能沿着“战天斗地”统合在一个世界观内。
而且整体丝毫不牵强。
因为中国神话本来就是一部和自然抗争的历史。
关键就在于“战天斗地”,战斗爽。
有这个,票房就不会差。
不过《大圣归来》的发酵过于强势,原定的宣发策略,似乎都不需要了。
也许是沈三通的积累,再加上观众对于齐天大圣的喜爱。
可能也有某些力量帮忙疏导舆论。
总之。
《大圣归来》生态位上和好莱坞大片差不多,形成很好的讨论氛围。
“这才是中国人的超级英雄!”
“江流儿让我想起叛逆期的自己。”
青少年群体疯狂二刷。
#问题儿童江流儿#登顶微博热搜。
不只是青少年。
大量网友自发剪辑“江流儿怼大圣”搞笑视频,点击量迅速攀升。
“好看到超出预期,打破了对大圣神话传说的既定想象,为故事塑造了符合时代的全新内核。”
“江流儿的扭曲三观,大圣遭遇的污名化。跳出陈规,就会发现新的‘真相’。无论何等困难,即便全世界挡在面前,也不要忘了那个心中有火,要有和世界斗一斗的勇气。面上是大圣归来,暗含的却是整个时代命题,细细品,其中有千滋百味的情感共震。”
中年观众不乏看的热泪盈眶。
不是因为电影好,而是他们看到了自己的青春。
“该说不说,沈三通从不和观众对着干,《大圣归来》情怀满满。”
“86版《西游记》主题曲,还有续集的伴奏响起来,一下子回到了年轻时候。从没见过这么悲壮的孙悟空,但是却莫名的贴合心中的那个形象!”
《大圣归来》通杀各个年龄段。
各种解读评论,根本不需要引导,观众的汪洋大海自动刷新精彩评论。
电影频道紧急推出特别观察节目。
《大圣归来》重构西游宇宙的宏大格局,将故事延展至取经五百年后,以“域外天魔”入侵为引,构建了神佛、妖魔、人世间交织的复杂世界。
天庭与灵山的权谋博弈、镇守府与旧贵的新旧势力冲突,赋予故事厚重的史诗感。
孙悟空褪去“美猴王”光环,也褪去神圣,化为凡猴,本源枯竭、容貌尽毁,五百年的孤军奋战与污名化遭遇,塑造了一个更具人性深度的悲剧英雄形象。
角色塑造上实现颠覆和成长的双重弧光。
孙悟空从斗战胜佛到心枯隐退,再到被江流儿唤醒的涅槃重生。
角色内核从原版的自我救赎升华为对信仰与真相的坚守。
其“佛性”与“猴性”的挣扎,暗喻英雄在世俗与理想间的撕裂感。
江流儿问题儿童的设定,颠覆一般孩童形象。
他的功利主义、扭曲三观映射现代社会对成功的异化崇拜。
最终通过与大圣的羁绊实现价值观重塑,完成从“慕强利己”到“守护众生”的蜕变。
群像刻画上,任何一个配角,也有各自的特点。
二郎神的通透、猪八戒的诙谐与牺牲、混沌妖王的贪婪,均赋予配角立体感。
天庭与灵山的“神性腐败”,则深化了权力斗争的讽刺意味。
主题内核实现了解构与重构的双重叙事。
通过江流儿对“大魔王”孙悟空的扭曲崇拜,以及天庭灵山对英雄的舆论抹黑,批判了历史书写中“成王败寇”的叙事霸权,呼吁回归英雄的本质。
进行了神性与人性的辩证,提出“凡人的法术是感情,神的感情是法术”,打破神人界限,强调信仰的力量源于行动而非果位,呼应现代社会对个体能动性的呼唤。
东西方治理隐喻,东土大唐的秩序与灵山脚下的“白骨乐土”形成鲜明对比,暗喻不同治理理念的成败,赋予故事现实批判色彩。
各类深挖内涵的解读,如雨后春笋般冒出。
进一步扩展了电影的内涵。
《大圣的“佛性”与江流儿的“魔性”辩证关系》
大圣纯真,面对弱者如春风。
对土地公一开始“穷凶极恶”,见到对方很弱小,态度一下子变得柔和,对冒犯自己的孩童也是温柔相待。
斗战胜佛的“去神化”,佛性中猴性留存,被“马猴”外号激怒,与江流儿斗嘴,虽成佛却保留顽童特质,打破传统佛陀“无悲无喜”的刻板形象。
这种“不完美佛性”反而让角色更鲜活。
成佛不是泯灭本性,而是以本真之心践大道。
大圣因魔气侵蚀变成“马脸”,却拒绝用法力修复容貌,暗示他接纳自身缺陷的修行境界。
江流儿的人物,带着反英雄的堕落与救赎。
因为童年创伤产生力量崇拜,因此价值观扭曲,信奉利己主义,经过挫折觉醒,从这方面来说,江流儿更是西式超级英雄的角色路线。
江流儿崇拜污名化的大圣,投射出被现实异化的扭曲信仰,对于对亲近者如寒冰,正好和大圣形成了镜像辩证。
《〈大圣归来〉对神佛体系的解构和重构》
天庭与灵山的充满现实寓言,神佛系统的腐败,争功夺利、粉饰太平,直指现实官僚体系的痼疾。
而大圣的革新理念,提拔凡人成神、淘汰堕落神明,本质上是对“阶级固化”的反叛,呼应其大闹天宫的精神内核。
舆论口中的,西方极乐世界“随便吃喝”与人间镇守司“魔气封锁”的对比,再到真相大白之时,灵山之下累累白骨,反倒是东土大唐维持稳定。
用绝妙的反转,既暗讽特权阶级与民众生存权的割裂,又讽刺了舆论上的乱象。
这一点,在齐天大圣被污名化的故事上,更为明显。
联想到沈三通的个人遭遇,很难说,他没有带入自己的个人情绪。
也许这就是经典作品的魅力,能够进行多层次的解读,每个人都能看到自己关注的一面。
电影里对于力量的理解,也充满了哲思,不是打怪升级,而是强调修行。
“凡人的法术是感情,神的感情就是法术。”将传统修仙体系中“法力=修为”的规则打破,江流儿的爆发,也将传统的升级体系打破。
“金身果位与魔染外表的对立,隐喻着神性信仰与人性疲惫的永恒撕扯。”
各路专家也加入了进来,用各自专业知识进行严肃向的学术解读。
《神佛系统的政治经济学》
天庭与灵山沦为官僚体系,神佛为香火供奉与座次排名争斗,这种设定暗合韦伯的祛魅理论。
《三重空间的政治隐喻》
大唐镇守司的高压管制、灵山净土的虚假乌托邦、果山的理想飞地构成的三元空间,映射着现实中的社会治理困境。
特别是“魔气导致社会停滞”与“西方乐土谎言”的设定,展现出对现代性危机的深刻思考。
《叙事结构的先锋性》
五行山冰雕、符咒争夺、金箍棒断裂等情节,实质是对《西游记》经典符号的系统性解构。
当江流儿将佛祖符咒当作战利品炫耀时,完成的是对权威符号能指与所指的彻底割裂。
《元叙事策略的运用》
通过江流儿对“大魔王”传说的痴迷,构建起故事内的叙事嵌套。
这种对英雄叙事的戏仿与颠覆,恰如琳达·哈琴提出的“历史编撰元小说”手法,使文本自带批判性距离。
《大圣归来:一场具有哲学深度的思想实验,超越性概念的革新》
“凡人的法术是感情,神的感情就是法术”的设定,将康德的“实践理性”与海德格尔的“存在之思”进行奇幻转译。
江流儿的力量觉醒不再依赖顿悟,而需经历拉康式的“穿越幻想”,只有破除对符号化大圣的迷恋,才能触碰真实。
《解构后殖民视角》
域外天魔作为“他者”的入侵,与天庭灵山的内部腐化形成复调叙事。
这种设定暗合霍米·巴巴的“混杂性”理论,揭示任何文明系统的崩溃都源于内、外危机的共振。
同时结尾处大唐和灵山的反转,实现了解构传统神话的同时,又构建起后现代语境下的新神话范式。
当大圣脚踏虚空时,那根贯穿天地的金箍棒,既是刺破虚妄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也是测量文明虚空的卡夫卡式量尺。
这种将奇幻叙事与哲学思辨熔铸一炉的创作,在国产故事中堪称先锋实验。
《大圣归来》形成多个层次的解读空间。
既有观众的大众评论,青少年的对于流行文化的追逐。
也有大众评论中涌现的精品。
更有偏向于专业人士的严肃分析。
将《大圣归来》电影影响力进一步的扩充,呈现出无与伦比的社会影响力。
不是没有某些群体拆台,但是根本无法撼动。
这样的发酵能力,从前只会在好莱坞现象级电影中出现,《大圣归来》编织了前所未有的文化图景。
这不只是电影的胜利,也在形成一道文化分水岭。
这一点。
业内人士也看到了。
某个小圈子聚会。
523怒火中烧。
“金甲天神和阿岚的故事,沈三通当我们是傻子,看不出来吗?”
“他怎么敢的,他怎么敢的!”
金甲天神和阿岚的故事,完全是一种文化狗哨。
523他们可太明白了也太熟悉了。
很多观众根本没有注意到,但是他们却听到了,感受到了被冒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