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发电小说

手机版

发电小说 > 都市小说 > 人在洪武,从逆党做起 > 第622章 明人元人都是大宁人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622章 明人元人都是大宁人

    第622章 明人元人都是大宁人
    一日后,风雪渐息,
    阴沉的天空终于透出一丝阳光,令人心旷神怡。
    大宁城城北,是草原人聚居之地。
    城中虽未明确划分汉人与草原人的居住区,
    但众人都心照不宣地遵循着一个潜规则。
    草原人住在直面寒风的城北,汉人则住在背风的城南。
    大家都选择离家乡更近的地方居住。
    陆云逸来到城北,眼前的规整景象令他颇感意外。
    这里并非他预想中的脏乱差,
    而是道路整齐,房舍建造得结实且有序。
    就连房舍门口晾晒的毛皮都摆放得整整齐齐,
    燃烧用的马粪和牛粪都被垒成四方块,整齐地堆放在门口。
    陆云逸不禁心想,这里似乎比城南还要整洁。
    在他身旁的,是雅蓉的儿子鄂尔泰。
    与当年的稚嫩相比,鄂尔泰如今显得沧桑许多。
    他留起了胡子,脸上毛发浓密,皮肤也变得黝黑。
    不过,他那始终如一的眼神,依旧透着往昔的神采。
    “阿日斯楞殿下.”
    刚要开口,鄂尔泰便意识到不妥,连忙改口称“陆大人”。
    这是他这两日每次说话时都会经历的“口误”。
    “那些皮毛,都是明年要售卖的货物。
    要是风小且有阳光,就得赶紧拿出来晾晒。”
    鄂尔泰指着房屋前正在整理皮毛的一男一女说道。
    接着,他又指向不远处在雪地里清洗衣物的年轻人:
    “陆大人,那是在雪地里洗衣服。
    大宁的雪很干净,趁着雪刚停,把衣服上的油污洗掉。”
    说到此处,鄂尔泰感慨道:
    “大人,他们刚到这里时并不会这样做。
    但看到汉人都穿着光鲜亮丽的衣服,
    他们也开始主动清洗衣物,刻意控制身上气味。”
    陆云逸环顾四周,满意地点点头。
    “这很好啊。
    冰天雪地本就容易让人心情烦闷,
    要是穿着再不整洁,心情只会更糟。”
    “这些房子是都司修建的吗?”
    陆云逸指着前方百余栋房屋,放眼远眺,远处想必还有不少,连成一片,此刻都被白雪覆盖。
    鄂尔泰点点头:“是都司修建的。
    我们曾跟工匠学习如何建房,
    但.建出来的房子歪歪扭扭,有点不伦不类。”
    “各有各的长处。
    草原人擅长扎帐篷,这一点汉人怎么都比不上。”
    鄂尔泰认同地点点头,随后又摇了摇头。
    “陆大人,现在都司使用的帐篷是用固定部件组装,
    只需将它们稳固地拼接在一起就行。
    比草原上的帐篷更牢固,插在地上能更好地抵御大风。”
    陆云逸点头,这是宋国公北征时军中研究出的方法,
    如今已在整个大明推广开来。
    “但相应地,成本也更高。
    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不可能全是好处,也不会全是坏处。”
    说到这儿,陆云逸侧头看了鄂尔泰一眼,问道:
    “你在这里住得还好吗?”
    鄂尔泰抿了抿嘴,轻轻点头。
    “好,比在草原上好太多了,不用再担心缺粮食。
    在草原上,一旦遭遇风雪天气,牛羊总会死掉一些,
    粮食也会不够吃,大家都得挨饿。
    现在,在这座偌大的城里,
    不用担忧天气,只需操心自己够不够努力,种的庄稼好不好.”
    “是啊,靠人力谋生计总比靠天吃饭要强。”
    陆云逸点头,又问:“如今城中有多少草原人?”
    “将近一万。
    他们大多是北元朝廷遗民,
    不愿被也速迭尔迁到瓦剌,便逃到了大明境内。
    都司收留了一部分,也放走了一些.
    东北方向的朵颜三卫,也接纳了一些。”
    “一万人”
    陆云逸若有所思地看向身后的文书姚同辰,吩咐道。
    “尽快梳理出这一万人的人口结构,
    区分老人、青壮、孩子、妇女,还有会耕地和不会耕地的。”
    姚同辰手持纸笔,飞快记录:
    “是,大人!”
    一旁的鄂尔泰突然有些担忧,犹豫许久后,轻声问道。
    “大人,您这是打算?”
    他隐隐担心,朝廷是不是要强行对这些草原人进行区分、分类和分化。
    陆云逸笑着宽慰道。
    “放心吧,我来大宁城,不是为了整治草原人,
    而是要为他们寻一条出路,
    让他们尽快融入大明。
    你看现在,汉人住城南,草原人住城北,
    一座城池两种景象,实在荒唐。”
    “大人,起初大家是混住的,
    但后来.自然而然就分开了。
    汉人与草原人还是存在一些差异的。”
    “我明白,生活习惯的不同难免会引发争吵和纠纷,但这都不是问题。”
    陆云逸摆摆手,双手叉腰,
    望着前方那些不时投来目光的草原人,沉声道。
    “本官打算在大宁推广种植一种新作物,
    让擅长种地的人去耕种。
    这次我还带来了许多猪苗,
    到时候安排擅长放牧的人去养猪,你觉得怎么样?”
    此言一出,随行众人纷纷面露诧异。
    鄂尔泰有些迟疑地说:
    “大人,猪是要吃粮食的.都司以前尝试过养猪。”
    “是啊,大人,牛羊能吃草,可猪吃的粮食比人还多。”
    一旁留着怪异胡子的草原人乌云毕力格也开口说道。
    他是这里部分草原人的族长,威望颇高。
    他一开口,周围聚集的草原人也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
    就连都司的人也觉得此事有些古怪。
    在大宁都司,养猪一直被认为是行不通的,
    毕竟这里的人吃的粮食都要从北平调配,哪还能给猪吃。
    听着众人议论,陆云逸满意地点点头,笑了起来。
    “看吧,汉人与草原人也并非毫无相同之处,想法和意见也能达成一致。”
    这话让在场的人都愣住了,
    大家有些奇怪地看看身边的人,一时不知该作何反应。
    不远处的谭威则猛地瞪大了眼睛,
    愈发觉得这个年轻人行事有一套!
    鄂尔泰挠挠头:“大人,养猪真的不可行啊。”
    “那是以前,现在有了新作物,
    人吃不完的粮食不就可以用来喂猪吗?
    现在不提前规划好,难道要让粮食烂在库房里?”
    陆云逸在众人目瞪口呆中,
    回身从马兜里掏出一个甘薯,用力掰开,分给鄂尔泰一半。
    “来,尝尝,这东西好吃吗?”
    说罢,陆云逸咬了一大口,
    虽然甘薯已经凉了,但仍能尝出其中的软糯和甘甜。
    鄂尔泰也小心翼翼地咬了一口,眼睛顿时一亮。
    甘薯入口绵密,嚼起来像在吃面,味道确实不错。
    “大人,这是什么东西?味道挺好。”
    陆云逸看着周围众人渴望的眼神,微微一笑。
    “云方,拿些甘薯出来,分给大家尝尝。”
    不多时,在场的无论是草原人还是汉人,手中都拿到了一块甘薯。
    大家品尝着,脸上露出不同的表情,
    但无一例外,都觉得这东西美味。
    谭威走过来:“陆大人,这是什么东西?下官从未见过。”
    “这曾是朝廷最高机密,也是咱们大宁人过上好日子的关键。”
    “最高机密?”
    谭威神情立刻变得凝重,怔怔地看着手中的甘薯。
    鄂尔泰也仔细端详着手中的东西,满脸疑惑。
    最高机密怎么就这样分掉了?
    “哎~那是以前,现在不是了。
    实话告诉你们,现在你们觉得甘薯好吃,
    等以后家里到处都是甘薯时,就不会觉得稀罕了。”
    说完,陆云逸放声大笑,
    拿着甘薯朝着前方的居住区走去。
    一行人跟在后面,一头雾水,但还是赶忙跟上。
    陆云逸一行人走走停停,四处查看,
    很快就在城北的居住区转了一圈。
    陆云逸脸色变得有些凝重,
    这时,身后的姚同辰递上一份文书。
    上面有一些测算数据,是刚刚见过的众人的相关讯息。
    陆云逸若有所思地看着鄂尔泰,问道:
    “怎么女人这么多,青壮却这么少?”
    鄂尔泰脸色一沉,面露犹豫。
    最终,还是身旁的年长者乌云毕力格接过话茬,沉声道:
    “我来说吧。”
    他嘴唇微动,眼中闪过一丝狠厉。
    “陆大人,都司刚成立时,青壮确实不少。
    但后来,很多族人不习惯大明的生活方式,
    再加上有人从中挑拨、引诱,就纷纷跑回了草原。
    两年来,离开的人越来越多,前些日子又走了一批。
    他们并非真的过不惯大明的日子,而是心生恐惧。”
    “恐惧?”
    陆云逸很快明白过来,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从京城的文书记录来看,
    仅在大宁城,这两年间就处决了将近一两千草原人。
    一旦发生叛乱、闹事等情况,
    参与的人无一幸免,秉持着宁可错杀、不可放过的原则。
    鄂尔泰这时开口:
    “大人,很多人因为害怕而逃走,
    消息传开后,不少人也跟着跑了,只留下这些女人和孩子。
    她们不是不想跑,而是即便回到部落,日子也生不如死,
    还不如在这里装作什么都没看见。”
    陆云逸点头,回身看向在场众人。
    “本官理解你们的担忧,
    但请相信本官,今后这类事情会大幅减少。
    另外,无论是汉人还是草原人,来到大宁,就是大宁人。
    都司日后会一视同仁,
    犯错的该抓就抓,该杀就杀,绝不牵连无辜。”
    在场一些人面露迟疑,对这番话将信将疑。
    陆云逸坦然一笑。
    “诸位不信也无妨,都司会用行动证明,你们只需拭目以待。
    明年这个时候,不敢说让你们人人都吃上肉,
    但至少能保证人人都能吃饱饭。
    本官相信,到那时,就算往外赶人,都没人愿意走,
    说不定草原人还会争相前来投奔。”
    说着说着,陆云逸脸色变得严肃起来,
    他挺直腰杆,浑身散发着一股悍将气势。
    “但本官丑话说在前头,
    这一年里绝不能出乱子,别耍什么心眼。
    草原上的人多的是,没了你们还有别人。
    朵颜三卫的人一直都想进城,却没机会。”
    “总之,好日子就在一年之后。
    在此期间,谁要是搞破坏,谁就是大宁人的敌人!”
    “把这话传扬出去,都司也会在城内各处张贴告示。
    若有人歪曲本官的意思,
    本官绝不留情,一律按大明律处置。”
    场中气氛陡然凝重起来。
    陆云逸扫视众人,看到躲在后面、裹得严严实实的解缙,喊道:
    “解缙、杨士奇,
    日后城内的宣传、教化工作就由你们负责。
    务必让城内所有人都清楚,
    谁要是破坏大宁人的好日子,必将遭受严惩!”
    解缙哆哆嗦嗦地抬起头,
    用力抿了抿嘴,想走出人群,却感觉手脚都不听使唤。
    一旁的杨士奇高声应道:
    “是,大人!”
    “嗯,今日就先这样。
    让各部头领来都司商议事情。”
    说完,陆云逸转身离去,身后的鄂尔泰立刻挺直身子:
    “是!”
    路上,杨士奇急匆匆地跟上,旁边还有冻得说不出话的解缙。
    “大人,说明年就能过上好日子,
    是不是太急了万一实现不了怎么办?”
    陆云逸停下脚步,看看杨士奇,又瞥了一眼解缙,笑着说。
    “有些事不是因为能成,才拼命去做,而是拼命去做了才能成。
    人们对承诺,心里总会有个‘可实现性’的考量。
    时间越近,越容易被理解和接受。
    要是本官承诺十年后过上好日子,明年人都跑光了,
    本来能做成的事也做不成了,那还谈什么好日子?”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解缙哆哆嗦嗦地开口。
    杨士奇瞬间明白,这是《诗经》中的话,
    意思是人们做事往往有好的开端,但很少有人能坚持到最后。
    陆云逸有些惊讶地看了解缙一眼:
    “不错啊,不愧是大才子,就是身体太单薄了。”
    陆云逸走近,捏了捏解缙的衣服,脸色一僵。
    “你不穿袄?”
    “有有失体面”
    陆云逸又捏了捏杨士奇的衣服,
    他穿得厚厚的,整个人看起来胖了一圈。
    “大人,学生穿了两件实在是太冷了。”
    “还行,不算太傻”
    陆云逸欣慰地笑了笑,然后看向解缙:
    “大才子,等你冻死了,本官给你收尸。
    其实也不用收,到时候你冻成冰棍,
    用羊皮垫子一裹,就送回应天了。”
    解缙牙齿打着战,决定回去就穿袄!穿三件!
    陆云逸一边走一边说。
    “之所以给出一年的承诺,
    是因为时间越短,不确定性越小,人们越愿意等待。
    当然,这也能增加可信度,彰显都司决心,还能激发大家热情。”
    “大人,那要是没完成呢?”
    杨士奇好奇地问。
    “没完成?没完成就再承诺一年呗。”
    “啊?”
    杨士奇一脸茫然,解缙也哆哆嗦嗦地开口。
    “取信于民,无信不立”
    陆云逸笑了起来。
    “怎么?一年时间,本官还不能让大宁有所改观?难道还会原地踏步?
    只要有改善,本官再说一年又何妨?
    到时候,就算他们想跑,也得好好想想。
    要是明年真成功了,现在跑了岂不是白等一年?
    所以,很大可能他们会再等一年。
    一年又一年,就这么等下去。
    付出了这么多,他们自己就会说服自己再等一年肯定能成!
    到那时,你要是赶他们走,反倒成了他们的仇人。”
    “啊?”
    杨士奇和解缙呆立在原地,
    身后跟着的都司官员们也面面相觑。
    这话,听起来怎么这么有道理呢?
    “大人.英明”
    杨士奇憋了半天,只能用这句话来表达心中的佩服。
    “行了,想要留住人,就得把事情做好,打铁还需自身硬嘛。
    姚同辰,回去后召集一些精通农事的军卒。
    给各部首领讲讲甘薯该怎么种。
    让他们先有个盼头,少惹事,安稳度过这个冬天。
    当然,要用心教,
    可别等到来年开春,大家还不知道怎么种,那就闹笑话了。”
    “是!”
    文书姚同辰高声应道。
    陆云逸又说:
    “对了,士奇啊,城内的宣传工作,你得多费些心思。
    要是草原人不识字,就让人在城里大声宣传。
    宣传标语你们自己拟定。
    一定要简单明了、通俗易懂,核心就是一点:“来了大宁,就是大宁人。”
    杨士奇若有所思:“是!”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