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出征
第188章 出征早上卯时四刻,晨光熹微,钱塘城门的轮廓在薄雾中渐渐清晰。
城门外的田野上,稻穗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平日里早起劳作的农夫,今日却未见踪影。
城门内的北街市集,也是行人寥寥,冷清得很,没有了往日的热闹。
此刻,这些本应出现在田野、市集的农夫和商贩,以及那些早起的百姓,竟是不约而同地汇聚在了钱塘北门,将北门官道两端的空地站得满满当当。
嘎吱
随着一阵密集而整齐的脚步声在北城响起,紧闭的城门在围观人群的注视下缓缓开启。
一支万余人的军队沿着深邃的门洞鱼贯而出。
当第一排士卒的身影出现在城门外时,官道两侧的人群瞬间沸腾起来,发出阵阵欢呼。
隐藏在人群中的细作,有的踮起脚尖,伸长脖颈,有的在人缝间缓缓向前挤动,试图看得更清楚一些。
他们肩负着打探钱塘扩军细节的使命,但是一个多月来,钱塘军一直在军营进行封闭式操练,让他们劳而无获。
如今,除了要完成使命以外,连他们自己内心,都生出了浓浓的好奇,想一睹这支神秘军队的真容。
据说那位声望日隆的钱塘之主,在这支军队身上投入了大量的钱财,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每日驶进军营的辎重车络绎不绝.
只要一想到那支击败朱治和王朗的军队有可能再次壮大,他们心中便充满了紧张和不安。
但是此刻,当他们终于看见这支隐藏许久的军队时,心中的紧张和不安突然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股轻松的情绪。
这分明是一支平平无奇的军队嘛。
只见绝大多数士卒身上穿的,都是再普通不过的布甲,这样的防护程度,一轮箭雨就能撂倒一大片。
不过,也有一些经验丰富的细作察觉出了异样。
眼前行过的这些士卒,身躯健壮,精神饱满,队列严密而整齐,悍勇之气扑面而来,若是穿上铠甲,那绝对是一支精锐之师。
除此之外,骑兵也比较多,大约有近千人,其中大部分穿皮甲,少部分穿鱼鳞甲。
细作们的目光逐渐汇聚到了那些穿鱼鳞甲的骑兵身上,纷纷露出郑重的神情。
鱼鳞甲属于大铠,重达百余斤(后世的五十斤),造价昂贵,维护复杂,制作费用几乎和江东的战马售价不相上下,通常只有军官才会穿戴。
但它的防护力绝对是一流的,迭压的甲片可以分散冲击力,有效抵挡箭矢射击和刀剑劈砍,伸缩自如的甲片也能为穿戴者提供较高的灵活性。
尤为吸引细作们注目的是,眼前这些骑兵,穿戴的居然还是整套的鱼鳞甲。
除了身甲以外,披膊、腿裙、护颈和护臂也一应俱全。
这已经不是重装骑兵了,而是用钱堆出来的精锐重装骑兵!
好在这些骑兵的数量不多,大约只有两百名,出了城后,他们便迅速驰向远方,消失不见。
细作们纷纷松了口气,还好,还好,只有两百人,如果近千名骑兵都是这种装备,那就真的是要人老命了。
这时,人群中突然爆发出一阵山呼海啸般的欢呼。
一名名细作循着周围百姓的目光望去,只见铁甲铿锵间,一道英姿勃发而不乏威严的身影策马而行,周围精锐环伺,气势逼人。
众人呼吸猛地一窒,心脏剧烈跳动起来,传闻果然不假,严毅乃是亲自领兵出征。
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情报,需要立即传递回去。
严毅连战连捷,汇聚在他身上的光环,已经不仅仅是权势这么简单了,与之相伴的,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八个字。
细作们不敢在严毅身上多看,唯恐引来怀疑,纷纷低下头,悄无声息地退出人群.
一眼望不到头的队列仍在缓缓向城门移动。
当大部分士卒走出城后,辎重营在后队的护卫下,开始加入出城序列。
辎重营与以往相比,发生了不小的变化,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首次出现在严毅军中的二十余架床弩和数十辆中小型霹雳车。
足足过去一个时辰,整支军队才全部离开钱塘城,在阳光的照射下,逐渐从官道上消失。
严毅此次出征,率领的正是包括徐盛部在内的一万精锐野战军,留守部曲中,钱塘占了七千,驻守之将是姒青。仁城留了两千人,运城留了一千人,守将分别是徐寿和李丑。
四个时辰后,当晚霞的红光洒遍大地时,出征的九千军抵达鹿山附近,开始安营扎寨,起釜造饭。
又过了大半个时辰,夜幕笼罩大地,营寨东北方向的官道上,忽然出现上千火把,一支风尘仆仆的部曲正向营寨行来。
严毅闻讯走出帅帐,来到营寨东门,恰好遇上领兵前来汇合的徐盛。
两人分别已有一个多月,彼此之间都甚是挂念,在营门前相视而笑。
徐盛满脸激动之色,跃下马背,大步走到严毅身前,单膝跪下,抱拳道:“盛不辱使命,已将部曲安全带回。”
严毅向他身后望去,只见火光映照下,一张张犹带血渍与污渍的脸庞虽显疲惫,却透出一股坚毅之色。
出征之前,他曾叮嘱徐盛,要以保存自身为前提参与乌程之战,不到危急关头绝不死战,未遇绝佳战机绝不犯险,看来徐盛完成得不错。
“此战,我部伤亡四百余,骑卒一百,步卒三百。”
“吴景掳来不少丹阳青壮充实军伍,这些人对少君和周昕十分敬慕。或是临阵倒戈,或是偷偷跑来加入我部,吴景不敢再使用这些人,兵源已逐渐跟不上损耗。”
“末将从降兵和丹阳百姓中招募了五百佼佼者,算上伤兵,我部目前共有士卒一千六百五十七人。”
“吴景派人刺杀朱治之事已经传开,虽然吴景矢口否认,但全军士气仍是大受影响,对吴景不满的人越来越多。”
“吴郡联军战力孱弱,仍处劣势。”
帅帐之中,徐盛将自己这一个多月的征战经历娓娓道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