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花好月明人团圆。 ◎【一、我有更多时间来爱你】
元丰九年春, 浅阳碎金,春江渐融。
长安北阙甲第的苏氏府邸正将缟素逐一卸下,上任太尉苏志至钦病逝于去岁冬,如今五七已过,除了守孝的至亲,其余人都除服换妆。而身为苏氏嫡次子的苏彦,这会也换了常服,正在堂中辞别母亲。
自三年前苏志钦从兰州返回,旧疾沉疴,茂陵长公主便让年仅十三岁的小儿子从抱素楼出,入尚书台听政。原定三年后正式出仕,效力朝廷。不想苏志钦去得这般快,一来少了对孩子的帮扶,二来涉及守孝。然眼下四方群雄并起,民不聊生,朝中并无可用之才。茂陵长公主遂让苏彦起复出仕。
“阿母是让你以国事为重,你阿翁自也不会怨你。然你也不必如此着急,且歇一歇,养好身子再赴凉州也来得及。”
苏致钦丧仪礼结束当晚,十五岁的少年许是连日守孝,染了风寒,当晚便起了高烧。原以为只是寻常小病,不想一连昏迷了大半月,宫中太医令,城中名医看了个遍,寻不出缘由,就是醒不过来,将茂陵长公主急得一下苍老了好几岁。
索性在半月前的一日醒了,请医查看除了脉象稍浮并无大碍。少年底子康健,休养至今便已基本痊愈。
面如朗月,眼含星子,又是一副萧疏清举、湛然若神的好模样。
“孩儿已经大安了。”苏彦搀着茂陵的臂膀,从堂中出来,边走边道,“阿翁交代过,永成侯江怀懋是可用之才,只是勇武有余,谋略不足。而今上任的太尉高闵已经丧身他剑下,孩儿且早些前去监察安抚的好。”
“阿母若是不放心,孩儿邀了阿姊与我同往,她可以照顾孩儿。”母子二人在门口车架前停下,茂陵正诧异,抬眸便看见苏恪坐在马车内。
“阿母你看他,自个扎在公务堆里,还非得拉上我一路伺候他,府里多少奴才婢子由着他带走!”苏恪在车厢内跺脚,狠狠剜了苏彦一眼。
“风餐露宿,你阿姊哪能照顾你,不给你添乱就不错了。”茂陵向女儿招手,示意她下来。
“我就说阿母不会让我去的,我且要照顾阿母的。”苏恪挑眉下车,亲亲热热挽上母亲的手,对着苏彦道,“赌输了,回头将一金送来我房里。”
苏彦点头笑了笑,同母亲阿姊拱手作别,弯腰上马车。
车夫挥鞭驶向长街,苏彦在拐道口落下车帘。
未几,母亲和阿姊的身影消散在眼前。
细想,七岁前的苏恪是个温婉娇憨的性格,并不张扬跋扈,眼高于顶。后来人慢慢长大,性子方愈发骄纵蛮横,原都只当是长公主爱女宠溺之故。
谁能想到竟是披起了一张掩盖原本性情的皮具,在往后数十年一点一滴长入血肉中。
苏彦原想趁着自己赴任边地的档口带苏恪离开母亲一些年头,毕竟相比母亲心系赵氏皇室的执念,苏恪目前还没有那样深刻。
但显然,这般紧迫的时辰下,难以说动她。左右无妨,他占着先机,防着便是。而眼下,他有更紧要的事要办。
一场风寒一场梦。
前世漫漫一甲子的人生,全部涌入年少的胸腔脏腑里,他重生在十六岁这一年,真好。
出了长安城上了官道,他便换马疾奔,不断催马向前。早春二月的风,还带着积雪的寒冷,阵阵扑割在他面庞,却丝毫没有让他放缓速度。
日落日升,月隐月现。
过扶风,抵天水,路金城,至陇西……在十数日的快马加鞭后,苏彦终于满面风尘抵达兰州。
“我们在这处歇一歇,然后再入凉州酒泉郡。”随侍的护卫一行闻这话,并未有疑惑,毕竟都不是铁打的身子,且要去见那传闻中阎罗一般的江怀懋,总得气定神闲些。
然苏彦却只在做了短暂的修整后,便领着李肃等数人前往兰州牧府邸。
偌大的州牧府,已经人去楼空。
另一边打探消息的暗卫也赶来回话,道是三日前这处城郊确有流寇出没,还同一支护卫官宦人家的兵甲打斗起来,然流寇乃对方数倍之多……
苏彦没有听完属下后面的话,只催促领去交战地,然后吩咐所有人以此为中心,往东南方二十里内搜遍所有屋舍,庙宇……凡有人迹处皆不可遗漏。
如此,在第三日晚间,在一处乞丐群居的破庙里,他终于找到她。
才过三周岁,虚虚四岁的幼女,蓬头垢面,搂着几根稻草缩在墙角昏睡。相比前世相遇时已经历经了两年的流亡苦难晓得会奋力求生,这会她更小更弱,只会在睡梦中抽噎着喊“阿母”。
苏彦脱下身上衣袍将她裹起来,拂开她面上污渍残草,战栗指腹在她泪痣摩挲。幼女睁开惺忪睡眼,似受惊的小猫,颦蹙着稚嫩的眉宇盯看眼前人,呜咽中又是一声“阿母”。
这一眼,这一声。
少年便知她不通前事,不识他。
没什么要紧的,我们比前世更早相遇,我有更多时间来爱你。
【二、可唤沉璧或是七郎】
此去凉州酒泉郡,还有三百里路程,在简单的验伤梳洗后,他便马不停蹄地送她回母家。这会,他还比不上她的生母能给她更多的安全感。
酒泉郡的永成侯府中,在他五日后抵达时,自是愁云惨雾。永成侯将将四岁的长女丢了,永成侯夫人急火攻心晕了两回。
已经拥兵二十万,不久前才斩杀了新任太尉的江怀懋,这会还能亲自出来接见这位长安而来的少年刺史,完全是看在当年苏志钦的一点提拔点拨之恩上。
前世也是这个缘故,苏彦记得很清楚。只是今生在接风宴上,永成侯强撑的两分客套在酒过一巡后,彻底变成满心感激。
原因很简单,苏彦开门见山,道是一路而来闻侯爷府上走丢女儿,恰巧路上救得一女童,不知是否是府上千金?
江怀懋掩着不知女儿面貌的尴尬,请出虚弱不堪的夫人辨认。
于是,苏彦便只得由着小姑娘从他身边毫无留念地扑入母亲怀抱,由着妇人将他的姑娘抱入怀中,抱去后宅。
于他往后岁月,见一面都极难。
有很长一段时间,他甚至觉得还不如前世。
前世,她的世界里只有他。
在苏氏府宅的门口,在抱素楼的小径上,日出送他上朝,日中等他归去,日暮晚间他背起她走在月色下,她提灯趴在他肩头,话语低低道,“师父,你会一直背我吗?”
哪里像如今,她依在母亲怀中撒娇,坐在父亲膝头偷酒喝,同夷安等一干女郎捉蝴蝶,放纸鸢,这都算了。也不知从哪日起,就认识了几个与她年龄相仿的小儿郎。今日搀起跌在地上的一个,给他擦着小手,哄道,“吹吹就不疼了。”明日接了另一个男童的小木剑,同他一起比划,比划完了还掂起脚尖给他拭汗,“帕子脏了,你洗净了再还我。”
苏彦从睡梦中醒来,太阳穴突突得跳,头疼,连着心脏都疼。
耳畔萦绕着她前世在建章宫病榻上的话,“来生,我不要饿,不要冷,不要一身病痛……所以,你要早点来接我。”
“我是早了!”少年长叹了口气,合衣躺下,却闻叩门声。
夏日平旦,天微微亮,四岁的小女郎白皙的面庞上腾起两团瑰丽云霞,是健康的颜色,一点汗珠从额头滑落,经过两颊,似娇花染晨露,浓艳晶莹。
苏彦蹲下身看她,好好的女儿家,就该这般养在手中,哺以蜜露甘汁,无忧长大。
幸得早些找到你。
“苏刺史,您能给我修一修这个吗?”小女郎眨着又大又圆的眼睛,两手从后背伸向前头。
少年低眸,一瞬间面挂寒霜,伸手接过尺长的小木剑,抬首又是春风化雪的模样,“当然。”
他一手轻轻柔柔牵着小姑娘,一手持着木剑就差要将它一把折断。
偶尔他们也是有接触的,就譬如这等时候,小姑娘遇见了天大的问题,便会跑来寻他。
“苏刺史最厉害了,什么都会。”她接过修好的剑,对着他雀跃,笑靥如花,又凑身道,“苏刺史,您上回送给我的跌打止疼药还有吗?”
“你练剑受伤了?伤哪了?”苏彦翻起她袖子,又看她面颊脖颈,将人抱起前后转了一圈,就差要脱她衣裳查看,只自己控制下来,抱她坐回榻上,去一旁箱笼中寻药。
“我没受伤,是韩四哥哥前头跌了一跤。”
小姑娘脆生生的话语传来,少年将已经找到的药重新丢回箱内,“用完了。”
“那好吧!”小姑娘拎着木剑向他作揖致谢,略带失望地走了。
苏彦盯着她背影半晌,认命地抽了口凉气,追上去,“找到了,还有一瓶,给你。”
“我就说苏刺史是最厉害的,我要什么都能变出来。”小女郎扯了两下他的袖角,又觉失礼,拱手再度感谢,“我最喜欢苏刺史了。”
尽管这会“喜欢”二字不是少年想要的喜欢,但是看她多开心啊,少年便也很开心。
他留了她一会,问,“前些日子,你阿翁说你仿佛不怎么喜欢现在的名字,唤你总不应,与我商量让我给你重起个名。玉儿,也很好听,怎就不喜欢?”
论起这桩事,小姑娘却摇了头,“我没有不喜欢,但就是还想要个旁的名字。苏刺史,您能给我取名吗?阿翁说你读书多,知道的也多。”
苏彦看着她,努力压平嘴角,“当然可以,我还以教你读书,过了今岁你便五岁了,可以开蒙,你愿意跟我读书吗?”
小姑娘点头如捣蒜。
是故,在两个月后,小姑娘四岁的生辰礼上,苏彦为她取名“见月”,小字皎皎。
诸人问她喜欢否,她眨着一双湖水般清凉的眼睛,“喜欢,皎皎喜欢。”
“这丫头与你有缘。”江怀懋对着苏彦道,“正好今日,将拜师礼一并举行了。”
江见月满怀期待。
苏彦却是笑意僵在面上,神思滞了一瞬。
“我知苏氏行伍立世,诗书传家,乃天下文武翘曲,苏刺史可是看不上小儿?”江怀懋想起不久前,看苏彦开私库赈灾,献计防御西羌,原很是敬佩,欲与其结义金兰,不想被他以家中规矩为由拒绝,这会又见他这般,难免觉得是高门世家子弟看不上他们寒门之流,当下心中有些不虞。
不料却闻苏彦道,“皎皎天资极好,又勤勉有加,能得此爱徒,实乃在下之荣幸。不过是方才想到家父,一直还想收一位资质佳的女徒,却至临终未曾如愿。”
他目光从江见月身上划过,回来江怀懋处,“若是将军不弃,且让皎皎入我阿翁座下,自然阿翁已故,依旧由我教导。”
苏彦虽然麒麟之才久传在外,但眼下到底一介十六岁儿郎,同苏志钦之名望无法相提并论,能拜其为师,自是比拜苏彦更有颜面。江怀懋焉有反对之理,当下便同意了。
“那皎皎以后唤苏刺史师兄吗?”这日散宴后,小姑娘便去他院中读书。
庭院深深,秋阳微醺,透过窗牖洒进来。
苏彦翻开书简,端正她的身姿,然后回来自己案上,温声道,“我都直呼你名字,公平起见,你也唤我表字便可。”
“沉璧。”苏彦笑着与她说。
小姑娘蹙眉,“不是二十加冠方有字,你怎么这么早便有了?”
这聪明细致的脑子即便重来一世,也半点不会更改。苏彦挑了下眉,确实他还不曾加冠,于世人前还未有字,是他自个前世记忆作祟。遂面不改色道,“我阿翁生前为我择取的,只是还不曾叫开,且先告诉皎皎。”
得人秘密,自是欢愉,小姑娘笑盈盈开口,“沉璧。”
苏彦心头滚烫,“我族中齿序排第七,手足至亲也唤我七郎。”
江见月长着一颗玲珑心,“苏七郎。”
【三、让你久等了,师父。 】
重来一世,很多事因苏彦的预知而得到更改,但也因此,蝴蝶振翅,更多事随之而变。
转年元丰十年,原该在这年夏,由他和江怀懋共同谋划出征西羌,茂陵长公主却因为病重思念儿子,将他提前召回,遂剩得江怀懋一人带部下征伐。
苏彦归来,见母亲并没有信中所言那般严重,佯恼道,“阿母岂可以自个身子玩笑,您说思念七郎,七郎自然回来。”
前世他是元丰九年过了中秋后离开长安的,今生为寻江见月早走了大半年,正值父亲离世不久,是故信中所言母亲思念成疾,他是信且愧的。
只是这会见茂陵康健模样,到底一句过之,未再多言。他离开凉州时,原做好了准备,将一枚苏家军分符令交于江怀懋,可随时调遣那处的三万苏家军。
也为此,在江怀懋的煌武军险胜西羌,将他们逐出凉州以西三百里时,天子赵征得茂陵献计,以雷霆之势抽调拱卫京畿的两万兵甲奔赴凉州。如此可断江怀懋入西的精锐退路,亦可围捕其家人以作后备之用。
京畿调走两万兵甲,一来是实在无兵可用,二来想着那处还有三万苏家军,茂陵原想让苏彦直接领兵接应,但回想苏志钦抱素楼中话,一时还是不完全放心,遂将苏彦调虎离山。却不曾想到苏彦早早做了准备,人在长安,将令却交给了江怀懋。
如此天子军队当真赔了夫人又折兵,同时彻底激起江怀懋反心。元丰十年秋,从凉州一路挺进,至元丰十一年冬,兵临长安。
与前世一样的时辰,茂陵长公主薨逝于杜陵邑,只是死前独传小儿子,未再令其发毒誓,只以槁木般的手揪其领,扇其面,痛斥不配为她之子。
少年跪于榻前,字字无愧无悔,“阿母心念赵家皇室,为族尽忠自是无可指摘。然却不见皇室宗亲醉生梦死,天子权贵昏庸无道,天下满目疮痍,民不聊生。民与君,当是民贵君轻。恕七郎不孝,无法再效力此等君主。”
“阿母若当真在意天下民生,是否当与阿姊再说些什么?赵氏气数以尽,您何必再搭上她的一生!”
茂陵的眼中从不甘愤怒到惊诧震惊,最后终于沉沉叹了口气,“我与你阿翁在最后的十年里已然分道扬镳,如今我认输。”
她撑着一口气,自嘲地笑了笑,“去把你阿姊唤来吧,我、与她说一说。”
元丰十一年末,茂陵长公主薨逝。同年年底,赵氏皇室交出传国玉玺,献降称臣。苏彦以世家首领的身份开城门迎江怀懋入长安。
如此,相较前世,江氏提前四年得天下,国号依旧为魏,年号明光。
明光元年,江怀懋册封发妻李氏为皇后,长女江见月为端清公主。
翌年,皇后诞下一子,封为储君。因国中未平,多战乱,江怀懋定国本后一时间并未开后宫,只说容后再论。
而今生岁月于江见月而言,平静顺遂许多。
她自入长安,便入抱素楼学习,从童年至年少豆蔻,将近十年时光,都与苏彦形影不离。
纵是不记前事,却依旧无比喜欢粘着苏彦。许是苏彦先同她分享了自己表字一事,后小姑娘若遇人事,若心中有事,皆头一个与他言说。
从凉州的风物小吃,到长安的芳草群岚;从夷安的志向到薛谨自制七巧方忘记步骤,她都絮絮讲给苏彦。苏彦总是听得认真而专注,看她稚嫩面容慢慢蜕变成少女柔美娇靥。
他对她唯一的一回失去耐心,是她十岁那年,与他说父皇要给她定亲。画师送了许多少年郎的画像让她择选,她偷偷抱来抱素楼,让他帮忙挑选,边说边一张张展开。
却不想,苏彦看都没看,沉声道,“没一个适合殿下。”
小姑娘扑闪着一双漂亮的杏眼,“你怎晓得的?我瞧着他们谁都一样,谁都行,但好像又谁都不行。”
“就是谁都不行。”苏彦摇着手中折扇,似在拼命扇灭腾起的火焰。
彼时是明光五年,他刚接了领兵增援汉中的旨意,不日就要出征。
缓了片刻,从案上下来,半跪在小姑娘面前,郑重道,“皎皎,你相信我,这里没有一个适合你的,待我出征归来,我定为你择一个你满意的夫婿。”
小姑娘颔首,“我想要一个同七郎这般的,成吗?”
(我喜欢像师父这样的。)
隔世的话语回荡的耳际,苏彦揉着她后脑,五指勾缠在她柔软又丰茂的长发中,忍不住与她额间相抵,“自然成的,我会挑一个和七郎一般无二的与你。”
小姑娘偏头靠在他肩膀,“七郎身上的香真好闻,皎皎在梦里也闻过。”
苏彦一去大半年,救下长兄苏斐,平定汉中之地。
去时秋风卷落叶,潇潇马嘶;归来杨柳依依,黄鹂鸣欢。
他原想的很好,等班师回朝,便向江怀懋求娶公主。以他的身份地位,于公于私,江怀懋都不会拒绝的。
他们之间,除了年岁上的一点差距,再无其他。然这点差距在利益和情意面前,根本算不得什么。
于公,太子需要助力,长姐嫁给他士族的首领,是最好的联姻。于私,他们知根知底,皎皎几乎是他一手养大的,这些年他们从未分开过。
又值此番他得胜归来,当是请求赐婚最好的时机。
却不想,入了扶风郡,方闻端清公主于正月已经定亲。虽不知定下的驸马何许人也,但是她自个挑的,前两日陛下已经传旨朝野,端清公主定了人家,原定五月的曲江宴就此取消。
曲江宴,乃公主择婿之宴。
苏彦尤觉晴天霹雳,只换简装策马疾行。
百里路程,一个昼夜,他在翌日清早抵达长安城郊。
东方既白,雾霭沉沉,公主的车架出现在城门前。城门是关着的,如此便是再此侯了许久,入夜未归。
她为何在这处等他,是与他说不愿嫁人的无奈,还是终于择了自己喜欢的情郎之欢愉?
苏彦勒僵下马,脚似千钧勒悬,想快走却又不敢前进,只一步步艰难走向她。亦不知她何时下的车架,杏眼蒙雾,眉间隐伤,万水千山在眸光中流转,欲说还休。
但到底还是她先开的口。
她说,“苏相,孤代帝来此犒赏您。你,跪听圣旨。”
苏彦看她半晌,跪下身去。
“今洛州苏氏第八代子嗣,齿序七,彦,钟祥勋族,秉教名宗,文武皆备,人品贵重,择以尚公主见月,择日完婚。”
宣读诏书的是江见月本人,然听召之人却是半晌没有反应。直到少女俯身近低语,“苏相是不愿接旨吗?”
“臣,领旨谢恩。”苏彦怔怔回神。
少女却没有退身,只将圣旨给他,在他双手接过的一顺,她柔软温凉的指腹轻轻握上他手背,依旧温声细语,“让你久等了,师父。”
【四、花好月明人团圆】
四年后,明光九年,十五岁的端清公主下降丞相苏彦。同年冬,天子崩逝未央宫,太子继位,改年号宣平。
新帝年仅八岁,设四大辅臣,还是当年的四人。
虽较之前世,江见月母亲康健,手足按在,但朝中雍凉一派和世家门阀的矛盾始终存在。
新婚的前两年,亦是新帝登基不久,苏彦忙得不可开交,江见月鲜少住公主府,多来都在潮生堂。
这辈子换了身份,她的志向便落在了修书上,成日与书简为伴,不亦乐乎。反是苏彦回来,每每捏着眉心窝在她肩头轻叹。
“可是觉得阿弟与我不可同日而语,颇让你费心。”江见月持着一片竹简敲他脑袋。
“论资质,几人能如你!”苏彦抬眸,眉眼温柔,似从妻子片刻的温存中恢复了精神,挪开书简,抱人回内寝。
“不点香了?”江见月仰躺在榻上,双手圈着他脖颈。
那香是用来避孕的,新婚两年多,他念她年纪小,身子骨嫩,一直不敢让她有孕。
“过完年,你便十八了。”苏彦深深浅浅吻着她,呼吸渐重,“我们要个孩子吧。”
江见月温柔又热烈地回应他,到最后却面庞湿凉,两眼通红,苏彦吻干她眼泪,低声道,“是不是想长生了?”
江见月咬他肩头皮肉,泣不成声。
转年五月,江见月被诊出两个月的身孕。纵是长子难忘,夫妻二人都是明事理之人,知晓相思无用,更不能在孕中多感伤,影响另一个孩子。
只是妇人孕中情绪反复,博学冷静如苏丞相,也有偶尔招架不住的时候。
入秋后,江见月胎动厉害,夜中多梦,苏彦便睡得比她还浅,但凡她有所呻|吟喘息,便如幼时般或给她念书,或抚背脊哄睡。
这日,原睡得还算安稳,却闻她一声接一声抽噎。
苏彦连忙将她唤醒。
江见月睁开眼,看眼前依旧英姿勃发的青年,辨清今夕何夕,只推开他自己抚着胎腹背过身去。
“皎皎?”“苏彦在她身后,不敢靠近不敢远离,小心翼翼地唤她。
“睡着没?”片刻,他微微凑近些,想看一看她模样。
“我做梦了,梦见你不在我身边。”小姑娘的声调极尽委屈。
“我不在你身边,能在哪?”苏彦闻人开口,松下一口气。
孕中多梦,正常。
“你寻桓氏去了,你们要成亲了!”哭声被压抑着,隐忍着。
“我……”
“两辈子,你都和她有婚约!”
桓氏,这是百八年前的事了。
苏彦知道这会没法解释,弃甲投降,绞尽脑汁道,“明日你想喝什么口味的粥,我给你煮!”
小姑娘抚着肚子,身子抖的更厉害,哭声愈大。
才智过人、文韬武略的苏丞相已经不知所措,尤觉一颗心碎成渣子。半晌,伸手揽过她肩膀,欲要抱入怀中。
“别碰手,不是手臂,腿——”小姑娘缩成一团,拽着他的手往下去,“腿抽筋了,你快揉啊……”
这年长安在腊八迎来初雪,他们的孩子便也择了这日到来。
起初是凌晨时分,江见月被腹部阵阵紧缩抽痛扰醒,她生养过一次,知道这种感觉。但大冷的天,她不想动弹,便自己打着圈圈缓了大半时辰,左右不着急。
寅时的时候,终于有些撑不住,扯着苏彦袖子唤醒了她。
“师父,我要生了。”这辈子,她鲜少唤他师父,但每回唤他,都足矣让他心神荡漾,或是溃不成军。
这会,更是醍醐灌顶。
苏彦眉心跳了跳,披衣起身,将她抱去早已备好的产房,唤来稳婆医官。
他一贯持重,这日在榻前陪他,握着她五指的手却抖得比她还厉害。破水后,江见月抽回手,嫌弃道,“你出去吧。”
苏彦僵着不走。
江见月缓过一口气,“那你别碰我,我怕你晕过去。”
周遭侍者低垂眸光,忍笑只作不知。
未几,太后也过来了,将苏彦推了出去。
苏彦去而又返,“我就在屏风外,不走。”
薄雾冥冥,风雪初停,一声婴孩洪亮的哭啼划破天际。
这年冬,江见月平安诞下一个儿子。
襁褓婴孩,都是一般模样,江见月看着康健强壮的孩子,抚他眉眼呢喃,“你阿兄那会,嗓门都不及你一半响。”
才出月的孩子,原是人都辨不清的,但江见月却觉得他在朝自个笑,能听懂自己说的话。
“皎皎,你给他起个名字吧。”苏彦逗着孩子。
“这会费不动脑子。苏相取吧,我来挑。”
“那我取乳名。”苏彦笑道,“正名等你养好身子还是你取,辛苦生的。”
外头初雪新降,乃瑞雪之态,兆来年丰厚。
苏彦道,“就瑞儿吧,简单吉利。”
江见月颔首,只轻轻点着孩子胸膛问,“阿翁起的名字,瑞儿喜欢吗?”
孩子虚阖着眼睛,小嘴扁了扁,忽就哭出声来。
夫妻两愣了下,乳母过来道是小公子醒了两个时辰,是喂奶睡觉的时辰了,遂抱去哺乳安抚。
江见月回头看苏彦,“我怎么觉得,儿子不满意你取的名字?”
苏彦给她递披帛的手忽顿,“怎么可能!”
时光如水流,细细潺潺。只是到底身在帝王家,处于权力的中心,这辈子虽比前世顺遂些,但也非一帆风顺。
宣平十年的时候,十八岁的少年天子受安定、中山二王挑拨,也曾对苏彦不利过。
那年苏彦出征东齐回朝,却被下令要求在长安城郊三十里驻军扎营,第二日卸剑弃甲,步行入朱雀门。黄门传旨当日,江见月被天子传召入宫赴宴,彼时安定、中山二王皆在。
如此,便是再明显不过的意思,这是一手控制了江见月,一手引苏彦入城,要么他交兵权换回妻子,要么长公主大义灭亲保全自己,左右就是要苏彦的命。
严妆华服的长公主,施施然赴宴,一如往昔无数次出入昭阳殿一般。却是在酒后三巡,再次给两位皇叔倒酒时,冷眼看着二人酒盏从手中落,酒水四溅里七巧流血。
少年天子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吓得脸色煞白,一个踉跄跌在地上,四肢发软看着皇姐持酒盏步步逼近。
他当从未见过,亦从未想过,他娇蕊牡丹般的手足,竟是如此杀人如宰鸡,半点不眨眼。抚他冕服十二章纹,眼中嫌弃又倨傲。
更是半点想不通,她是如何看出二王之心,竟能先发制人的。
唯见她俯下身来,喂酒就要入口中,遂拼命挣扎。却被她一手箍住下颌,拽起推去御座,听她话语落下来,“这张椅子,皇姐既让你坐了,你便安安心心地坐着,皇姐保你万世流芳。若是再起歹念——”
她让过身子,让他足矣看清地上二王的尸体,“此二人之今日,便是你之来日。”酒盏在他唇口晃过,最后被妇人洒向地面。
她松开少年,理衣抚簪,“你姐夫还在城外,你是接风请他赴宴,还是要他卸甲请罪,想清楚!”
江见月出入宫阙,如入无人之地。
后来很多年,四海皆知,大魏的镇国公主,名为公主,实为陛下。
当然,这是很久以后的事了。
眼下,长公主夫妇姑且家事都不顺,也不够意气风发。
实乃新生小儿,让他们费尽了心血。
瑞儿什么都好,身子也康健,甚至还同江见月一般长着一个迷人的泪痣。就是仿若听力不太好。每每唤他,都不作声,七八月大,都能咿咿呀呀开口说话了,但是就不回应人。
尤其是苏彦,每回一喊他“瑞儿”,他便蹙起眉头,连着眼神都挪开,不欲看他。苏丞相麒麟之才,两世两朝为相,就没被人这般嫌弃过。
如此又是一年冬雪至,孩子周岁抓阄。面对铺陈了一榻的物品,他毫不犹豫拣了一支兔毫笔。
众人皆笑谈,不愧为诗书大家的子嗣,小小年纪便抱起了笔杆子。
江见月引他来案前,一边轻拍他,一边抬眸与苏彦道,“以后你教他吧,就不知他肯不肯让你教,也不知为何打小就恼你……”
江见月絮絮叨叨说着,苏彦却没有回应他,只侧坐在案,看着年仅一岁的孩子有模有样地握笔蘸了水渍,在桌案书写。
年幼无力,但是握笔姿势正确,落笔字迹也无误,是完全正确的字眼。
“皎皎!”苏彦一双星眸蓄泪,哽咽出声,示意妻子看案上。
江见月有些诧异地看过去,慢慢也变了神色。
桌案上,小儿清晰写着两字。
长生。
——全文完
【作者有话说】
到这就大结局啦,感谢宝们一路陪伴。这个故事起于2020年,一晃四年过去了,期间写过一本《女帝和她的丞相大人》,本以为告一段落。但是总觉不够圆满,最后还是重新列纲,尝试剧情流和感情流的结合,前后废稿就有二十几万字,虽然呈现出来的数据依旧不尽如人意,我个人也一度郁闷灰心,但是写到最后,更多还是释怀和感激。我写了一个自己喜欢的故事,很爱故事里的人,也很爱一路陪伴的你们,感谢你们也爱它陪它。
后面应该会回归感情流,写个两本,毕竟剧情流实在太费神,我可能两年才能出一本。最后可以的话,宝子们记得评分哈,预收有《与君同》《欲买桂花同载酒》。比心!
感谢在2024-04-09 23:53:13~2024-04-12 22:44:38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易梣50瓶;容与11瓶;yee 10瓶;松软小面包5瓶;不告诉你2瓶;汤汤宝、阿昌是小可爱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