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发电小说

手机版

发电小说 > 其他小说 > 地窖里的朱元璋 > 第235章 离京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235章 离京

    第235章 离京
    崇祯朝其实不缺有能力的大臣,也不缺敢于办事的大臣,缺的其实是皇帝无条件的信任以及有一个明确的治理方针。
    特别是皇帝的信任极为重要。
    不提袁崇焕这类有争议的事,也不提陈新甲这位背锅侠。
    单说军队方面。
    己巳之变中第一个赶到北京勤王的耿如杞,部下连续三天赶路没饭吃,士兵们哗变,崇祯把耿如杞拖出去砍了。
    甘肃巡抚梅之焕在勤王途中镇压了哗变,崇祯以他迟到为名把他抓起来免职。
    杨鹤跟崇祯说十几万两银子办不了招抚之事,崇祯强迫着让他办,招抚失败准备把他砍掉。
    卢象升奋勇杀敌,被高起潜坑死为国捐躯,崇祯怀疑他投降,让他曝尸荒野八十多天,并且两年不发抚恤。
    郑崇俭,领着贺人龙左良玉一帮子兵痞、军头硬是一路暴打张献忠,追着张献忠揍,崇祯以他害死了杨嗣昌为由把他杀掉。
    颜继祖,清军入寇山东时特别听指挥,杨嗣昌让他去哪去哪。五十天换了三个地方驻守,结果济南失守,被崇祯处死。
    要知道当时颜继祖奉杨嗣昌的命令驻扎在德州,离济南二百多里地,济南失守与他毫无关系,却落得这么个结局。
    换而言之。
    在明末当军队主将,你是听上面命令会死,不听命令也死,导致左良玉高杰等大批将领听调不听宣。
    从这里就能看出来崇祯的能力简直是低得令人发指。
    如果朱由检敢背锅,敢信任大臣和军队将领,不会因为将领的一时失误就要人命。
    并且敢下大力气整饬江南,大力查处江南士绅们偷税漏税的问题。
    那么大明不会缺银子缺粮食,也不会缺敢战的军队。
    但崇祯却有诸多性格缺陷。
    多疑、喜欢推卸责任、刚愎自用不听劝、急于求成、看不透利益、极端轻率等等。
    这就导致许多有能力,想帮他办事的大臣,要么被他坑死,要么被他多次下狱,要么不敢再帮他做事。
    最后的结果就是等到崇祯末期,满朝都是无能之辈,已经没有一个可以值得托付的大臣。
    因而毋庸置疑,老朱对于崇祯的诸多操作非常不满,也是他大骂崇祯的主因。
    可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崇祯的骚操作只是加速了大明的灭亡,却不是大明变成今天这幅模样的根由。
    大明的衰败不是崇祯造成的,他接手的就是一个烂摊子。
    从嘉靖、隆庆、万历、泰昌、天启这几个皇帝时期开始,大明就已经在走下坡路。
    甚至更远要追溯到正统、成化。
    崇祯只是没能力把它治理好,并不代表他是大明灭亡的直接推手。
    因为哪怕崇祯一直维持着江山不倒,没有改变现状的话,后续接手的皇帝想要让大明不灭亡,依旧十分困难。
    所以如果仅限于崇祯朝的话,那么崇祯的各种操作必须要负百分之五十的责任。
    但若是从整个大明王朝的来算,崇祯的责任就小很多。
    在这种情况下,老朱狠狠地训斥了崇祯,随后又把矛头指向了大明的官场,南方士绅蛀虫,以及军队的腐败。
    只是他在南方已经杀了很多很多,朱棣到北京之后,又杀了一大批。
    满朝当中或许还有大把的贪官。
    可剩下的都是殉国忠臣,贪归贪,总归是殉国了,也就不好再说什么。
    因而老朱只是谈了一下大明的弊端在哪里,他之后要如何做,就也没有举起屠刀,对下面那些群臣动手。
    “好了。”
    一番话语结束后,老朱坐回龙椅上,说道:“朕要讲的也讲得差不多了,国家已弊病,便是该剔除顽疾,恢复治理的时候。尔等安心各司其职,权当大明已经亡过一次,以后就该是新朝新政,从前的那些个陋习陋规,也要大力整顿。什么祖训祖制,朕当年制的时候,也有目光短浅的地方。从今日起,全国卫所全部撤掉,田地分发给士兵,那些贪腐的卫所主官,全给朕杀了。”
    “全国藩国,一并撤裁。当年朕是要藩王们为朝廷镇守边疆,结果现在一个个弄成了地方蠹虫,害了大明百姓,这是朕的过失,朕承认。”
    “还有其余变革之事,交由吴王处置吧。”
    “至于你。”
    老朱又看向崇祯道:“废为信王,发配凤阳守陵去,列祖列宗因为你而遭受多大罹难?朕的父母兄嫂侄儿的尸骨都得不到安息。”
    崇祯眼睛发红,与周皇后一起跪倒在地上道:“孙儿领命。”
    太子朱慈烺哭着说道:“太祖爷爷,不要让父皇母后走,请太祖爷爷发发慈悲吧。”
    老朱摇摇头道:“你父亲不是个合格的皇帝,他也不配做皇帝,所以他不能留在京师。你以后要做一个好皇帝,如果你做得好了,让大明再次兴盛起来,等朕走后,未尝不能让你爹娘回来。”
    崇祯强笑着摸了摸朱慈烺的头道:“太子有孝心是好的,但父皇确实做得不好,惹太祖他老人家不高兴,以后要听太祖的话,做个好皇帝,不要学父皇知道吗?”
    “呜呜呜呜呜。”
    朱慈烺哭成了泪人。
    王承恩也跪下道:“太祖,臣请随信王一同去凤阳。臣自信王府就陪伴王爷左右,臣怕离了臣的服侍,王爷不习惯。”
    “唉。”
    朱元璋长叹道:“你是个忠臣啊,随他一起去吧。”
    “谢太祖。”
    王承恩重重地磕了三个响头。
    “散朝吧。”
    老朱闭上眼睛说道:“朕乏了,尔等该做事就做事,以往贪腐可以既往不咎,但若今后再被查出来,那就小心尔等项上人头。”
    “散朝!”
    高时明大喊道。
    “臣等告退。”
    下方数百大臣齐齐拱手,倒退着出了宫门。
    崇祯也很快被太监们簇拥着离去。
    他之后会收拾一下细软,坐着一辆马车,在卫士的保护下前往南方。
    朱慈烺相送去了。
    老朱则与朱云峰去了乾清宫。
    回到乾清宫书房的时候,两个人坐在椅子上。
    朱云峰问道:“老祖宗,真要把崇祯发配凤阳守陵啊?”
    朱元璋闭着眼睛说道:“不发配该如何?继续让他做皇帝吗?他能做吗?”
    “那确实不行。”
    朱云峰撇撇嘴道:“现在还得我们给他擦屁股。”
    “你这段时间多费费心。”
    老朱说道:“该怎么治理你就怎么做便是。”
    “所以老祖宗您就要当甩手掌柜了?”
    “我要去趟沈阳。”
    “好吧。”
    朱云峰顿时明白了。
    老朱估计也没什么兴趣治理江山。
    毕竟他在洪武朝就是皇帝,治理了那么多年。
    不是说厌倦了,而是崇祯朝总归以后还是他子孙的朝代,他不可能一直给子孙后代擦屁股。
    所以先把关外的建奴灭了,甚至可能要派人把蒙古打残,先消灭外部威胁。
    这样才能在内部放心大胆地搞改革。
    只是他不可能一件事一件事地去做,大明都到亡国边缘了,肯定要利用自己的威望两件事同时办。
    那么两件事同时办就是最好的选择。
    当然他也可以让朱棣去灭建奴,可那样的话,又难消他心头之恨。
    建奴可是屠戮了汉人无数,又奴役了汉人那么多年,如果不能亲自领兵灭亡建奴全族,又怎么咽得下这口气?
    “你之后有什么打算?”
    老朱转而询问。
    朱云峰想了想道:“先把兵权抓好,把锦衣卫组建起来。抄了北京和江南那么多贪官污吏地主劣绅,国库应该充盈了,对全国各地流民能够安置土地就安置土地,不能安置土地就学学宋朝,全都充军用于铺桥修路,大兴水利设施之类。但还是那句话,坐吃山空肯定不行,虽然抄了那么多家,搞了那么多钱粮,可现在大明是个无底洞,到处都要钱,或许还是需要现代那边的支持。”
    “嗯,你放心大胆地去干吧。”
    老朱点点头道:“现在都已经成这样了,再怎么往下都已经见底,剩下的就是向上,总比国破家亡强吧。”
    朱云峰乐道:“老祖宗您还真看得起我,我当皇帝估计也就两三天新鲜感。”
    “有这两三天新鲜感也比崇祯那小子做得强啊。”
    老朱说道:“何况我们也确实待不了太久,从去年九月到现在,咱们来这边都已经快一年了,过段时间我也要回去,好长时间没见你太奶,怪想她的。”
    “也是,那我就好好干呗,争取在接下来的半年时间里让大明江山焕然一新。说实话,也就是您来,不然还真镇不住。”
    朱云峰苦笑着摇摇头。
    太祖太宗的杀伤力太大了,以至于全国各地都没什么反对的声音。
    或许有,但抵抗力量太弱了。
    一来老朱和朱棣的存在,让许多官员倒戈,追随他们的脚步。
    二来也是手握强力军队,拥有自动步枪和速射火炮,足以镇杀一切敌人。
    因此在有人支持,又有刀握在手里的情况下,再加之上帝视角,确实可以做到快刀斩乱麻。
    若是没有老朱和朱棣,光一个现代人的力量,哪怕手握一支几千人的现代军队,要想短时间内完成改变,也非常困难。
    “陛下。”
    就在这个时候,高时明进来,眼睛还红红的。
    “崇祯走了吗?”
    朱元璋问。
    “已经出午门了。”
    高时明回禀道。
    “.”
    老朱沉吟许久,轻声说道:“再赐他二十万两白银,五千两黄金,绢帛五千匹吧。虽然当了那么多年糊涂皇帝,但也算是兢兢业业做了那么多年,也不必苛责于他。凤阳一切听他调遣,不可怠慢他。”
    “是。”
    高时明倒退着出去传旨。
    此刻午门至承天门广场外,崇祯的马车徐徐前行。
    他的身边就只有周皇后和朱慈烺。
    到了承天门口,崇祯对朱慈烺道:“吾儿,要出宫了,你留下吧。”
    “父皇,母后。”
    朱慈烺眼眶泛红,泪流满面道:“让孩儿再去求求太祖爷爷吧。”
    崇祯摇摇头苦笑道:“你太祖爷爷的性子,没把你父亲杀了就不错了。现在想来,你太祖爷爷说得没错,我确实做了很多错事,也做了很多糊涂事。如果不是太祖爷爷来了,大明江山就毁在我手里,我是个亡国之君,能活着就很好了,又何必再有其它的奢求呢?”
    周皇后摸了摸朱慈烺的头,倒是笑道:“烺儿,你还是大明的太子,要听太祖爷爷、太宗爷爷和吴王的话,将来你做了皇帝,再让父皇母后回来就是,照顾好你的弟弟妹妹。”
    他们夫妻不止一个孩子,只是现在老朱已经撤销全部藩国,自然不会再分封出去,因而都要留在宫中,也不知道将来太祖会怎么安置他们。
    不过这已经不是他们可以操心的事了。
    被发配凤阳之后,估计很长一段时间他们都没法见到子嗣,所以也只能希望朱慈烺庇佑他的弟弟妹妹。
    “是了,还有你弟弟妹妹们,你需负起兄长的责任。”
    崇祯严肃说道:“他们还小,父皇母后不在身边,就要托付给你了。”
    “是,孩儿知道了。”
    朱慈烺想起弟弟妹妹们,擦了擦泪水,眼神中坚定了不少。
    人是真的可以一夜长大。
    哪怕他现在才十五岁,但经历了亲眼看到朱棣屠杀满朝官员,看到了老朱一言废自己的父皇。
    如今的朱慈烺沉默了许多,也成长了许多。
    “好了,去吧。”
    崇祯拍了拍他的后背,示意他应该下车了。
    朱慈烺最后看了眼父母,慢慢地下了马车,站在了一旁。
    马车继续徐徐前行,进入了承天门门洞。
    周皇后撩开车帘,再回头看了眼站在原地的朱慈烺,挥了挥手道离别。
    等回到马车内的时候,她也早就控制不住,眼泪不断往下落。
    她父亲被太宗杀了,丈夫被废,儿子也离开了她。之前的坚强在这一刻化为乌有,只剩下哭泣。
    崇祯把她抱在怀里,透过车窗,隐约能看到马车路过六部的时候,六部有一些官员走了出来,有的向他的马车拱拱手,有的下跪磕了个头。
    至少今日。
    总比今年正月祭祀开朝议的时候有那么几个人来看他离开。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