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发电小说

手机版

发电小说 > 其他小说 > 从钢七连到合成师 > 第293章 内部争议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293章 内部争议

    第293章 内部争议
    中国队正式和预备选手共计10人,看完竞赛手册里面的内容之后,心里头的压力其实都还挺大。
    也挺佩服设计比赛规则的人,搞得这么复杂是真会玩。
    为了满足竞赛的各项规则,首先要做的就是填写队员名单,准时把中国一队和中国二队的名单报上去。
    这件事很重要!
    赛事方对中国队本来就有偏见,且通过竞赛规则可看出时间观念很重,中国队要是不能及时把名单报上去,赛事方肯定会从中挑毛病。
    要是因为报送名单超时,导致中国队没法参加竞赛,来这亮个相就得回去。
    那可真是丢大脸了。
    别以为赛事方做不出这种事,这年头国外对中国的恶意,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们做不出来。
    在这之前发生的事就不说了,后面会发生的事更是人神共愤。
    99年炸大使馆,01年的撞战斗机。
    这两件事都是某国在背后主使,刻意针对中国的强行打压,其嚣张的行径,简直是让人发指。
    中国决定在九八年这个时间点,借着信息化军改的风,参加这一场国际性的特种兵竞赛。
    最核心的原因就只有一个。
    其实就是为了扩大国际影响力。
    通过展现中国的军事实力,让中国在世界上有足够的发言权,而不至于让某国一直抹黑打压。
    而要想在国际上有足够影响力,其他什么东西都只能够靠边站,唯有拳头足够硬才是真理。
    所以……
    陈军一行人参加特种兵竞赛,远不仅仅表面上拿冠军那么肤浅。
    背后还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那是属于大国之间的博弈,属于国家的深谋远虑,正式走向世界的起步。
    只有中国军人足够强,中国军队足够猛,才能让世界尊敬中国。
    正是因为这里面所代表的意义,陈军心中的压力才会如此之大,不敢有哪怕一丝一毫的松懈。
    此次是中国军人首次出国比赛,首战必须打出一个开门红。
    没有第二条路!
    要是中国队不能打出好成绩,那可不是丢脸丢到了国外那么简单,那可是会影响到国际声望。
    其所这层的负面影响,根本无法用笔墨来形容。
    因此陈军在出征时喊出的口号,才是那一句带着视死如归,带着破釜沉舟意志的军令状——
    “要么赢,要么死!!”
    带着这份破釜沉舟的决心,陈军把目标直接定在了冠军,不管是哪个国家,只要挡在前面全部干掉。
    为了能够达成这个终极目标,陈军必须在分队上做出偏颇。
    那就是集所有精华,组最强锋刃。
    从八个人中挑出四个最强的,最适合这一场原始丛林竞赛的队员,组成一支最强的中国队。
    由这个队来负责冲击冠军,为国家拿到国际军事竞赛的首个冠军。
    第二队则是作为辅助队伍,目标是争取拿第二名,同时还要设法保“主队”,在必要的时候做出牺牲。
    陈军的想法是很极端的,也是成功率最高的打法。
    然而李大勇大校却并不同意!
    作为中国代表团的团长,李大勇大校对比赛安排有一定的话语权,有足够的权利约束作为队长的陈军。
    李大勇大校属于典型的中国性格,也就是偏向于儒家主打的中庸。
    陈军这套一主一辅的配置,在他看来过于激进,万一为主的这一队出意外,那中国队彻底没了夺冠机会。
    李大勇大校更倾向于中庸平衡,把八个人的实力进行平均分配。
    把鸡蛋平均放到两个篮子里,这样即便其中一个篮子打翻了,还有另外一个篮子里的鸡蛋。
    等于就是两支队伍齐头并进,比一支队伍单独冲锋希望更大。
    至于两支队伍实力平均下来,实力没有办法达到巅峰这问题,李大勇大校有属于它的合理解释。
    起码他认为合理的解释!
    首先就是这场竞赛的规则很明显,不能够提前抵达,在李大勇大校看来,就不需要太强的实力。
    主要考验选手的坚持与毅力,能否撑过七十八个小时不休息。
    而这是中国军人都不缺的。
    其次是中国队的这十名选手,每个队员的实力在他看来都差不多,区别无非就是专长不同。
    李大勇大校是军委派下来的,对比赛队员的了解完全是纸面资料。
    从资料上看……
    除了做队长的陈军比较变态,几乎就是一个无缺陷的八边形战士,让李大勇大校都不得不感叹一句:
    “现在的年轻人,都能这么猛了吗?”
    剩下其他每一个队员,个人资料基本都差不多,只是擅长的方面各有不同,都是很优秀的选手。
    李大勇大校以他的经验和逻辑,认为每一个队员都有冲击冠军的潜力。
    既然每个队员实力都能冲击冠军,那就只需要根据个人所擅长方向,均衡搭配出两支队伍即可。
    完全没有必要去冒风险,挑出最强的四个人组一起。
    李大勇大校没有下过基层,一直都是在机关单位工作,不了解竞赛的机制,有这种判断完全很正常。
    如果要是追求保险和稳定,比如稳拿前三就足够了。
    李大勇大校这种中庸的选择,也确实是更加的稳妥,只要不出什么大意外,两手准备确实更有优势。
    从正常人的角度去分析的话,也会认可李大勇大校的决定。
    毕竟第一次参赛,盯着冠军属实太狂。
    按照常理来说。
    对于第一次参加国际赛事,且现代特战还刚萌芽,还处于发展中的国家来说,能拿前三就已经是很大的成功。
    毕竟这次参赛都是欧美国家,现代特战起步几乎都比中国早。
    最主要的是作为欧洲人,从小就在这里长大,他们有着天然的地理优势,更加适应这里的气候。
    所以李大勇大校选择保三争一,也确实是有足够的理由。
    然而陈军属于是开了挂的人,只要他出现就不能以常理来结论,开了挂还只想拿第三那也太丢人了。
    所以陈军对于李大勇的“中庸”,想都没想就持反对意见。
    队长和团长的意见无法统一,而且说了半天,谁也没有办法说服谁,这还真是一件挺麻烦的事情。
    最终陈军只能提议道:“李团长,既然我们两个没法说服对方,那就老传统,团队比赛就由团队来决定,大家一起投票来选择走哪条路,怎么样?”
    “行,那就这么办吧。”
    李大勇大校思考了几秒钟,也只能同意陈军的提议。
    “各位战友,我和李团长的方案,你们应该都已经知道了,究竟保三争一,还是破釜沉舟夺冠军,选择权交给你们,接下来进行举手投票。”
    陈军视线环视在场一众队员,心里头还真没有绝对信心,沉吟片刻宣布道:“支持李团长方案的举手。”
    ……
    全场鸦雀无声。
    只有一只手举了起来,这只手的主人是李大勇大校。
    看到这情景陈军嘴角扬了起来,声音提高了一个调,再次宣布道:“支持我的方案的人,现在举手。”
    陈军说完,带头举手。
    刷刷刷……
    九只手齐刷刷举了起来。
    结果已经显而易见,陈军获得了所有队员的支持,以十比一的巨大优势,获得了最终的表决权。
    李大勇看到这一幕无奈摇头,陈军的影响力超乎他的想象。
    “好吧,看来大家都很相信你,既然这是大家做出的决定,那我自然要尊重,陈队长,就按你说的办吧。”
    李大勇到底是个洒脱的人,输了就直接干脆的认输,没有半分的墨迹拖拉。
    “是!”
    陈军获得胜利,抬手敬礼,随后便开始安排队伍。
    考虑到比赛场全都在原始丛林,而且要在七十八小时内奔赴一百五十公里,对体能的考验是最大的。
    陈军分析每一名队员的情况后,最终在纸上写出了两份名单。
    中国一队:许三多、成才、伍六一、陈军。
    中国二队:吴哲、拓永刚、巴特尔、齐桓。
    如果这是进行一场实战行动,或者是去带兵突击作战,陈军肯定不会带上许三多和伍六一。
    而是会换上吴哲和齐桓!
    因为实战的情况更加复杂,需要考虑到更多的变化因素,且需要各种战术配合,经验和智慧价值更高。
    吴哲精通爆破、电脑、化工等,有着无与伦比的优势。
    齐桓参加过大量的实战行动,在经验丰富方面绝对仅次于陈军,同样会比许三多和伍六一更合适。
    然而偏偏这是一场竞赛,而且是一场不允许战斗的竞赛。
    这就让体能在优先的选择权重上,有了绝对的领先地位。
    身体素质更好,体能更加充沛,更加年轻具有活力的许三多和伍六一,反而成为了最优的选择。
    剩下的成才体能比两人略差,但他在侦查方面有着绝对优势。
    整个中国参赛队里除了陈军,没有人在侦查方面有成才的技术,他才是最符合竞赛主题——侦查渗透的选手。
    在技战术上面有绝对优势,并且有一手出神入化的枪法。
    陈军没理由不带上成才!
    剩下的人被归纳到二队,他们同样有着很强的竞争力,而且他们四人的配置,也是非常不错的。
    论智商谋略有学霸吴哲,论枪械全能有拓永刚,论经验老道有齐桓,论个人综合素质有猛男巴特尔。
    唯一不如一对的就是体能耐力,他们四个在这方面都有不足。
    能否坚持四天三夜,现在还不好说。
    不过。
    只要他们四个能压榨潜能,在比赛中爆发一波,能熬过七十八个小时,拿个第二也不是不可能。
    李大勇大校看完陈军的分组,仔细对照资料发现也很合理。
    原本因为投票输给了陈军,心中还存留的那么一点的小芥蒂,也在这一刻彻底的烟消云散。
    至于参赛的八名队员,他们倒是没有任何意见,一切已成军马首是瞻。
    毕竟早就习惯了陈军的指挥!
    唯独表情稍有变化的选手,也就只有来自于狼牙特战大队,身份是预备队员的土狼和天狼。
    作为预备队员两人很想参赛,为中国军队在国外争取荣誉。
    可两人又不想参加。
    因为他们两个要是参赛了的话,那代表着肯定有正式队员出了意外,这是他们不想看到的。
    就是在这种矛盾的心情下,严重影响了两人的情绪。
    陈军敏锐细致的观察力,发现了他们俩的情绪变化,走过去拍拍两人肩膀,给两人打气鼓劲道:“你们俩不需要思路失落,你们才是我们最强有力的保障,有了你们我们才能无所畏惧的冲锋。
    如果真的出现了意外的话,到时候还得靠你们俩来顶上,所以你们得保持状态,随时准备加入比赛。”
    根据竞赛手册中的规则,如果中间发现不可抗力的危险和意外,每个队允许更换一名选手。
    这也就是为什么赛事方要求,每个国家还要带两名预备队员的原因。
    “好的队长,我会调整好。”
    “谢谢队长关心,我随时可以上场。”
    冉峰和陈小潘铿锵有力回答,心中很感激陈军对两人的照顾。
    最重要的确认名单环节就此结束,由李大勇大校去交给赛事方,抵达第一天的工作也差不多结束。
    晚上并没有组织接风宴,吃饭也是属于自助的模式。
    因为中国队来的时间比较晚,其他国家的队伍早就已经吃完了,等中国队过来吃晚饭的时候,餐厅里几乎已经没人。
    餐厅里的食物偏向于欧美那种,基本都是高甜高热的食物。
    陈军在内的中国队还真吃不惯,想着比赛前需要保持好身体体能,才不得不逼自己找勉强能吃的硬塞。
    比如把五分熟的牛排,重新加热到十分后撒点椒盐配面包吃这种。
    吃完饭了回到宿舍已经快八点,赛事方这时才派人来通知中国队,明天上午九点钟组织领取物资。
    参加竞赛的爱沙尼亚、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挪威、丹麦、瑞典、瑞士、芬兰、美国和中国,一共十二个参赛国,共计二十四支参赛队伍。
    统一在指定的大本营中心操场,领取比赛所需的所有物资装备。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