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4章 搬离园子
第544章 搬离园子“宝丫头不愿意出嫁?这是为何?我素来看宝丫头和环哥儿相处得挺好的啊。”贾母皱着眉,心中颇有些不悦,在她看来,贾家如今虽然没落了,没有了当年的声势,但薛家更加不堪,能与贾家联姻,薛家算是高攀了,如今反倒不愿意结亲,这就有点不知好歹了。
薛姨妈有点尴尬地道:“宝丫头和环哥儿确实相处得挺好的,我也不知为何突然如此,唉!”
贾母问道:“会不会是闹别扭了?不过宝丫头素来稳重得体,不似玉丫头,好一会闹一会的,笑一会哭一会的,应该不至于啊。”
薛姨妈叹气道:“老太太,这次实在对不住了,虽说婚姻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宝丫头既然不愿意,我也不想勉强她,只能怨她自己没福气了,此事便就此作罢吧。”
贾母心中虽不悦,但也给薛姨妈留了几分面子,淡道:“俗语说得好,强扭的瓜不甜,作罢便作罢吧。”
薛姨妈明显感到贾母不爽,讪讪地道:“还有一件事,我们在贵府叨扰了将近半年了,实不好意思再长住下去,这几日收拾好了京中的一处别院便搬出去住。”
贾母闻言更是不高兴了,摆手道:“姨太太既然拿定了主意,老婆子我也不留你了,只得空时多来府上坐坐,免得生份了。”
薛姨妈谢过,离开贾母屋里,尴尬得耳后根还是热辣辣的,唉,本以为亲上加亲,没想到最后竟闹成这样。
贾母在屋中亦禁不住叹道:“好事变坏事,弄得大家面子上也过不去,早知还不如不提了。”
鸳鸯安慰道:“常言道好事多磨,老太太也别灰心,我看宝姑娘与环三爷平日挺要好的,一开始她也不说反对,眼看事成了才说不愿意,想必其中有缘由。”
贾母皱眉道:“有何缘由?莫不成环哥儿得罪了她,她闹脾气了?”
鸳鸯笑道:“那倒不至于,宝姑娘历来大度,是轻易不恼人,就怕是别的原因……”
贾母笑斥道:“你本是爽利的人,这会儿倒吞吞吐吐的,有什么事开不了口?”
鸳鸯脸上微红道:“婢子听说林姑爷临终前的意思,竟是把林姑娘托付给环三爷,而且林姑娘确实也跟环三爷最亲近。”
贾母闻言不作声了,露出了思索之色。
这门亲事告吹了,王夫人自是最高兴的,所以也不劝,如实告知了贾政和王子腾,这二人也只有作罢了,从此不再提起。
…………
薛家母女要搬走的消息很快便传开了,让许多人大吃一惊,贾宝玉跟天塌了一般,也不去上学了,天天往蘅芜苑跑,试图挽留宝钗和宝琴,毕竟少了这两位美丽多才的女子,园子必然失色许多,也少了许多乐趣。
史湘云和贾探春等也纷纷挽留,但薛宝钗显然去意已决,众女哪里劝得住,最后皆刹羽而归。
傍晚时份,贾环心情复杂地迈进了蘅芜苑的院门,他自然知道宝钗为何执意要搬走,唉,这是做选择题的时刻到了,可惜现在的他却没有不做的实力,享不了这齐人之福,只能先抓“主要矛盾”了。
且说贾环刚迈进蘅芜苑便遇上了香菱,笑问道:“香菱姑娘,宝姐姐可在家?”
香菱指了指屋内便走开了,也不跟贾环说话,态度明显冷淡了许多。
贾环只得往屋里行去,发现宝钗和莺儿正在收拾行李,便上前道:“宝姐姐真要搬走了吗?”
薛宝钗微笑道:“环兄弟来了,是的,要搬走了,叨扰贵府这么久,也该搬了。”
薛宝钗的笑容还是那么的温婉,但却多了一种无形的隔阂,让人感觉陌生。
贾环张了张嘴,欲言犹止,心中有愧,所以说不出半句挽留之言来。
莺儿见状心中更加恼火,因为在她看来,自家姑娘对贾环绝对是有情有意的,之所以拒绝了这门婚事,问题肯定出在贾环身上,此时见贾环如此婆妈,连句挽留的好话也不会说,便故意捧着东西往贾环身上撞,一边道:“环三爷请让一让,别挡道,没事便出去吧,不见我们正忙着吗?”
贾环尴尬地闪到一边去,薛宝钗微笑道:“环兄弟且回吧,待会儿就要天黑了,我这会也没空跟你说话。”
贾环只得离开了蘅芜苑,结果迎面却遇上了林黛玉,心里不由咯噔一下,讪然道:“宝姐姐要搬走了,我来看看……”
林黛玉温柔地道:“环弟不必解释,我又岂是如此小气之人,宝姐姐要搬走,我也十分不舍,正打算找宝姐姐聚一聚话呢。”
贾环松了口气,道:“宝姐姐正忙着收拾行李,只怕没空。”
“不打紧,我跟她打声招呼就走。”
“那我等你一起走吧。”
林黛玉点了点头,莲步轻移进了蘅芜苑,果真片刻便出来了,轻道:“环弟,我们走吧。”
贾环很想问林黛玉跟宝姐姐说了什么,但最终忍住没问,一路把林黛玉送回了潇湘馆,稍坐了片才离开,返回阅微居。
乾盛八年三月的最后一天,薛姨妈一家还是搬离了贾府,不过所居住的别院离贾家倒不算远,步行也就十几分钟的路程,但是钗琴搬走后的蘅芜苑变得空空落落的,但见轩窗寂寞,屏帐翛然,再无佳人往来倩影,唯余那满院的香藤异蔓参差摇落,令人心生惆怅。
一转眼便至乾盛八年的四月十五日,春末夏初,贾环的假期也结束了,正式前往翰林院入职。
第一天上班,处处都透着新鲜,与贾环一同入职的还有榜眼刘同升,探柳毅。
刘同升是江西吉水人,已经年过三十,比贾环大了一轮不止,而且古人一般成亲早,所以这位刘榜眼儿子都十几岁了,几乎跟贾环一般大,像柳毅这般二十来岁还不成亲的,绝对是异数。
跟后世一样,新人刚入职时基本没什么事情可干,一段时日内都是熟悉环境,打打下手什么的,反正拟旨写文书等,肯定是没份的,事实上连续几天,贾环三人都是做一些编辑较对的文字工作,十分之枯燥无聊。
这一日放衙,贾环和柳毅走出翰林院,正好遇上了卢象升和黄聪,二人应该是特意在此等候贾环和柳毅的。
一个多月不见,彼此再次相逢,都十分激动,立即上街找了一家酒馆坐下,点了一桌酒菜,一边喝酒一边聚话。
“建斗,老黄,你们可都选上庶吉士了?”贾环兴致勃勃地问道。
由于殿试的三鼎甲自动授职于翰林院,所以不必参加馆选,其他新科进士要进翰林院则必须经过严格的选拔,称之为“馆选”,但凡通过馆选的新科进士,便授予翰林庶吉士一职,相当于实习生,从此进入翰林院实习。
翰林庶吉士虽然职位不高,但胜在清贵,专门玩笔杆子,但凡有志将来入阁的进士,都会选择参加馆选,所以卢象升和黄聪自然也不例外,可惜两人都失败落选了。
贾环和柳毅听闻二人均落选,自然十分惋惜,贾环抿了一口酒,轻声问道:“那建斗接下来有什么打算?”
卢象升倒没有半分沮丧之色,笑道:“我已经向吏部申请外放任职了,正好陕西米脂县县令一职空悬许久了,吏部决定派我补缺,我也答应了,只待文书下来便走马上任。”
黄聪连连摇头,捋着须教训道:“卢同学糊涂啊,这种鸟不拉屎的穷地方,别人都避之不及,就你小子屁颠屁颠的跑去。守正、子明,你们得劝劝他,等任命文书下来就悔之不及了!”
柳毅也讶然道:“前几年我西行经过米脂县,那里确实是个极为苦寒之地,而且民风野蛮凶悍,建斗当真要去那里作父母官?”
卢象升神色坚定地道:“当然,越是贫穷落后的地方,越需要一任称职的父母官,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教化一方,这正是本人自小的志向,而且: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不也正是咱们书院的规训么?”
众人不由动容,齐声叫好,贾环拍了拍卢象升的肩头赞道:“建斗兄知行合一,令人敬佩,米脂县这个地方虽然落后贫穷,但越是破破烂烂的地方,越容易做出成绩,来来来,大家走一杯,敬建斗一杯,预祝建斗此去干出一番大事业,前程似锦。”
卢象升不禁热血上涌,举杯痛饮,正是:踌躇满怀少年志,一朝青云踏九霄!
“老黄,你呢?接下来作何打算?”贾环问道。
黄聪苦笑道:“我年纪大了,比不得你们年轻人,而且拖家带口的,惟愿安安稳稳的过日子,所以申请了在京任职,回头估计是在朝观政一段时间,然后觅一小职位。”
黄聪已经年近四十,求安稳也无可厚非,所以贾环等人也表示理解,彼此又闲聊了半个时辰,眼看太阳就要下山了,这才结了账各自离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