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发电小说

手机版

发电小说 > 都市小说 > 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 > 第312章 太子十大罪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312章 太子十大罪

    第312章 太子十大罪
    长安。
    太极殿后殿。
    君臣议事。
    李承乾的事情是当务之急,然对于李世民来说自然不仅于此。
    其他外邦势力的情况,也是需要注重的。
    让李世民比较舒心的是,那个逆子并没有去联合西突厥或是其他外邦。
    只是以辽东势力在支撑。
    对此,李世民并没有过于在意。
    按照现在的计划,这个逆子,不可能坚持太久了。
    洛阳是一座孤岛。
    即便是逆子手中有霹雳火,可以他现在的兵力,只能龟缩在洛阳城内。
    若是大肆出城征伐其他城池,不过是自寻死路。
    现在的逆子被困洛阳,不过是困兽犹斗,翻不起什么大浪。
    然而,便是此时。
    一名御前侍卫匆匆入殿,神色凝重,跪地呈上一封密封严实的文书,封面上赫然盖着李靖的印章。
    李世民心中一紧,他深知李靖向来沉稳,若非大事,绝不会如此急切传信。
    迅速打开文书,刚扫了几眼,脸色瞬间阴沉如墨,手中的文书微微颤抖。
    殿内的大臣们见状,皆大气都不敢出,面面相觑,猜测着究竟发生了何事。
    “这逆子,竟然……”
    李世民咬着牙,声音中满是愤怒与难以置信。
    猛地将文书拍在龙案上,站起身来,在殿内来回踱步,心中的怒火如熊熊烈焰般燃烧。
    “陛下,究竟出了何事?”
    长孙无忌小心翼翼地开口问道。
    李世民停下脚步,目光冷峻地扫视着众人,沉声道:“李靖奏报,李承乾在洛阳竟研制出一种威力惊人的神秘火器,比之霹雳火更甚,凭借此物,一举冲破了朝廷的水路封锁。”
    此言一出,殿内顿时一片哗然。
    褚遂良下意识道:“这怎么可能!”
    房玄龄皱眉问道:“那火器究竟是何物,竟有如此威力?”
    李世民没有多说,而是把奏报给内侍张阿难,让他给众人传递。
    奏报中,详细的记载了关于那火器的厉害。
    众臣看完,面面相觑。
    太子的霹雳火,本来就已经足够难缠了。
    谁能想到,现在太子手中还有比霹雳火更为厉害的火器。
    难道说,太子要凭借这等火器,攻下长安吗。
    “陛下,此等火器太过危险,若李承乾以此为依仗,后果不堪设想啊!”
    褚遂良当即开口道。
    李世民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
    他何尝不知道这火器的厉害。
    现在只是用于水站,若是在地上呢。
    重新坐回龙椅,李世民坚定道:“朕绝不相信,逆子能凭借这所谓的火器得胜!”
    “传朕诏敕,命李靖即刻加强防御,同时继续打探这火器的详情,务必找出应对之策。”
    “另外,召集朝中工部能工巧匠,朕要他们立刻着手研究,看能否仿制出类似的火器,哪怕威力稍逊一筹也好。”
    第二句话说得李世民自己都没什么信心。
    火药司那边,霹雳火都差一截,现在又来个神秘火器。
    都不知道逆子是从哪里弄来的。
    之前李世民只是感觉有些棘手。
    但是现在,就感觉有些担忧了。
    当初逆子凭借霹雳火平推辽东。
    现在该不会是要靠这新火器,攻下长安吧。
    长孙无忌上前一步,躬身道:“陛下圣明。不过,此事还需从长计议,那神秘火器既然能被李承乾研制出来,想必制作工艺极为复杂,短时间内仿制恐非易事。”
    李世民微微点头,神色凝重地说:“朕明白,可如今局势危急,哪怕只有一丝希望,朕也不能放过。再者,朕要派人潜入洛阳,设法扰乱李承乾的部署,最好能破坏他的火器制造工坊。”
    这时,褚遂良站出来说道:“陛下,臣以为,除了军事应对,也可尝试从民心方面着手。”
    “如今李承乾叛乱,名不正言不顺,陛下可昭告天下,揭露李承乾的罪行,以正视听,瓦解他的军心民心。”
    褚遂良说完,其实还想说两句的。
    便是关于立储的事。
    只是想到前面两次,最终还是没能说出口。
    现在陛下恐怕根本没有立储的心思。
    但他希望借此更好的打击李承乾的名声,以抬魏王的名声。
    李世民思索片刻,点头道:“此计可行。传朕旨意,起草诏书,将李承乾的种种恶行公之于众,让天下百姓看清他的真面目。”
    “对洛阳城内那些被李承乾蒙蔽的军民,许以宽赦,只要他们迷途知返,既往不咎。”
    之前是废太子诏书。
    这次李世民已经不再抱有让太子知错就该,再当储君的想法了。
    而是真正的要废掉太子这个继承人。
    因为李世民已经感觉到,太子根本不可能在回头认错。
    他是真的要造反啊。
    这份诏书,很快就通过门下省出具。
    朕膺天命,御宇寰中,夙兴夜寐,唯祈社稷泰宁、黔首熙乐。乃废太子李承乾,悖德逆道,恶迹昭著,诚为大唐之蟊贼,今详列其十恶大罪,以正视听。
    其一,居心叵测,觊觎神器。身为储君,宜恪尽职守,翊赞朕躬,以固大唐鸿基。然其私欲熏心,早萌篡逆之念,阴结党羽,广植私党,妄图窃夺大宝,此乃不忠不孝之举,罪不容诛。
    其二,朋比奸佞,紊乱朝纲。李承乾广纳奸邪之徒,豢养食客,朝堂之上,植党营私,排摈忠良,致使忠正之士蒙冤,政令不行,大唐根基摇摇欲坠,其罪大焉。
    其三,戕害手足,灭绝天伦。为逞私欲,不择手段,对同胞兄弟心怀叵测,甚至图谋加害,全忘骨肉之情,其行禽兽弗如,悖逆天理人伦,令人发指。
    其四,穷奢极欲,暴殄民力。李承乾生活奢靡,大兴土木,广营宫室,竭尽民脂民膏。百姓不堪其苦,怨声载道,致民生凋敝,社稷动荡,其罪擢发难数。
    其五,荒废学业,辱没圣教。太子之位,身负传承圣学、垂范天下之重任。然其荒废经史,不务正业,视圣贤之道如敝屣,令天下士人寒心,辱没皇家声誉,罪莫大焉。
    其六,纵兵殃民,涂炭生灵。其所率之军,纪律废弛,肆意践踏田亩,劫掠民财,奸淫掳掠,无所不为。百姓深受其害,流离失所,哭声震野,其行与盗匪无异,罪在不赦。
    其七,私通外寇,卖国求荣。为扩张势力,竟与外敌勾结,泄露机密,出卖国权,妄图借外力谋逆。此等叛国之行,危及国家安全,是可忍,孰不可忍。
    其八,抗旨不遵,目无君父。朕屡加训诫,冀其悔悟,然其置若罔闻,公然抗旨,与朝廷为敌。此乃对朕权威之公然挑战,对国法之肆意践踏,其罪无可逭。
    其九,私造火器,蓄意谋反。近日更制威力绝伦之火器,妄图凭此妖物,犯上作乱,祸乱天下。其行将大唐生民置于水火,其心可诛,其罪当死。
    其十,扰乱乾坤,祸国殃民。李承乾种种恶行,致天下大乱,烽烟四起,百姓生灵涂炭,国家元气大伤。其为祸之烈,古今罕有,实乃大唐之罪人,万民之公敌。
    朕念其为皇室血脉,屡加宽宥,望其迷途知返。
    然其怙恶不悛,愈演愈烈,终至不可救药。今昭告天下,宣其罪行,以儆效尤。
    望天下臣民,明辨是非,同仇敌忾,共讨逆贼,以护大唐盛世,保社稷安宁。
    布告遐迩,咸使闻知。
    贞观十八年,十月二十六日。
    诏书既出,天下震动。
    各州府官员纷纷接诏,即刻安排人手,将诏书内容抄录拓印多份,张贴于城中闹市、城门要道等显眼之处。
    百姓们听闻消息,纷纷围聚观看,一时间,街头巷尾议论纷纷。
    头发斑白的老者,颤颤巍巍地指着诏书,声音带着愤慨与痛心:“想那太子,本是大唐未来的指望,却做出这等大逆不道之事,实在是愧对陛下,愧对天下百姓啊!”
    有人附和:“这等恶行,就该昭告天下,让人人都知道他的真面目。咱们大唐向来以仁孝治天下,他却如此践踏伦常,简直天理难容!”
    有学子长叹:“太子身负传承圣学之重任,却荒废学业,辱没斯文,致使朝堂风气污浊,如今又以火器妄图谋逆,这不是把大唐百姓往火坑里推吗?”
    市井之间,流言蜚语也随之而起。有人私下议论:“听说太子研制的那火器,威力巨大,能把战船都炸得粉碎,要是用来攻打咱们这些城池,那可如何是好?”
    另一个人赶紧捂住他的嘴:“可别乱说,小心被当成叛军同党抓起来。如今朝廷已经下了诏书,肯定会有办法收拾他的。”
    天下百姓,无论是达官显贵,还是贩夫走卒,都对李承乾的行径表示愤慨与谴责,纷纷期盼着朝廷能够尽快平定叛乱,恢复大唐的太平盛世。
    千夫所指,无疾而终。
    李承乾只能掌控洛阳城,辽东之地。
    然这大唐天下,尽皆为朝廷所管。
    自然是朝廷怎么说,大家怎么听。
    洛阳宫城内。
    内侍文忠满脸通红:“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陛下怎可如此对待殿下。”
    这所谓的十大罪,在内侍文忠看来,几乎大部分都是网织罪名,子虚乌有之事。
    李承乾冷笑道:“看来,陛下这是铁了心要至我于死地啊。十大罪都弄出来了。”
    文忠小心翼翼地抬起头道:“殿下,如今这诏书传得天下皆知,百姓们议论纷纷,恐对我军士气不利”
    李承乾道:“不必惊慌,我既然已走到这一步,就不惧这些。”
    “天下人只听一面之词,却不知我之抱负。”
    “待我攻入长安城时,自有大儒为我辩经。”
    打嘴炮,不如打火炮。
    仅凭洛阳城跟李世民去打舆论战没有任何意义。
    成王败寇,多么简单的道理。
    文忠犹豫片刻,又道:“殿下,陛下还命李靖加强防御,四处打探火器之事,似是要寻破解之法,还召集能工巧匠,试图仿制。”
    李承乾停下脚步,眼中闪过一丝不屑:“就凭他们,短时间内岂能破解火器之秘?”
    “此举不过徒劳,倒是李靖,不可小觑,传令下去,让苏定方密切留意李靖的动向,不可有丝毫懈怠。”
    文忠连忙应下,又问道:“殿下,对于洛阳城内百姓,听闻诏书后人心惶惶,是否需要安抚一番?”
    李承乾思索片刻,说道:“传我命令,开仓放粮,赈济百姓。再出一份告示,告知百姓,我起兵乃是为了大唐社稷,为了让百姓免受昏庸之治。那诏书所言皆为不实,待我平定天下,必还百姓太平盛世。”
    文忠领命正欲退下,李承乾又唤住他:“文忠,派人暗中留意城内动向,若有趁机生事、蛊惑人心者,格杀勿论。”
    虽说打击了一批世家,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城内的这些世家残余,大概率是要搞事的。
    李承乾正好是借此机会,再上一刀。
    另一边。
    长安,魏王府。
    李泰面色难看。
    虽说父皇罗列废太子十大罪。
    然洛阳局势的变化,让他担忧。
    “这怎么可能!”李泰喃喃自语。
    他在原地来回踱步,脚步急促而慌乱,全然没了平日里的沉稳。
    柴令武跟房遗爱面面相觑,大气都不敢出,生怕触怒此刻心烦意乱的魏王。
    柴令武道:“魏王莫慌,咱们得赶紧想想对策。”
    李泰停下脚步,眼神中闪过一丝狠厉:“这李承乾,本以为他已是强弩之末,没想到竟藏着如此杀招。如今局势对父皇极为不利,若他真的凭借这火器扭转乾坤,那……”
    李泰没有把话说完,但意思已经很是明显了。
    如果李承乾真的把长安打下来了。
    父皇肯定是没事的。
    晋王大概也是没事的。
    但是他这个魏王。
    绝对是活不下去的。
    所以,李承乾不能赢,必须败。
    只有李承乾败了,他李泰才能成为太子,才能成为大唐未来的皇帝。
    “备车,我要即刻入宫面见父皇。”
    李泰迟疑片刻后,开口道。
    他需要了解更多情况,以对接下来的事情有更多的准备。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