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6章 眼界要开阔
会议结束以后,杨潇第一时间联系上石铁生,托他代为转告方言,预约好见面的时间。接着过了两天,便和姚海军坐上从蓉城开往燕京的火车,就在6月18日,也就是《渴望》电视剧迎来大结局之际,两人来到雍和宫大街,在《推理世界》编辑部的接待室里见到了方言等一行人。
“来到这里就当来到自己家一样,你们要喝水,还是饮料?”
方言笑脸盈盈。
“冷水就好。”
杨潇注意到余桦径直地走向墙角落的冰箱,心里又是惊讶又是羡慕。
《推理世界》编辑部因为是挂靠在《科幻世界》出版社旗下,每年定期地缴纳一笔挂靠费,所以名义上算是《科幻世界》的驻燕京分社,但任自己怎么也没想到,名义上的子公司竟富得流油。
简直是比《科幻世界》出版社这个总公司还要富!
姚海军也有类似的想法,但很快地就被强压在心里头,从公文包里拿出厚厚一迭的文件。
“这些是经过我们大家多番讨论设计之后确定下来的方案,请方老师过目。”
“这么多?”
方言挑了挑眉,“这世界科幻大会的举办方案看上去好像不只一份。”
杨潇一边接过装着冰块的凉白开,一边说:“因为这几套方案都不错,社里的同志们没能形成统一的意见,所以迟迟没能决定下来,到底该启用哪一套作为世界科幻大会最终的方案。”
“所以想要问问我们的看法?”
方言见姚海军点了下头,于是把手上的方案分发给众人,竞相传阅。
杨潇喝了口冰水,感受着空调呼呼吹出的冷气,整个人也渐渐地冷静下来。
方言认真翻阅的同时,问到川蜀作协以及一把手马识途老爷子的意见。
杨潇语气兴奋地说,自从川蜀得知《科幻世界》出版社申办到1988年的世界科幻大会的举办权,上至政fu,下至作协,都非常乐意提供帮助,全力配合出版社承办如此高规格的国际盛会。
方言颔首,这年头的华夏正在积极地与世界接轨,所以对世界赛事、国际大会都非常看重。
要不然,当年申奥成功,也不会举国沸腾,也不会倾尽全力地搞出“后无来者”的燕京奥运会。
“方老师,您觉得怎么样?”
姚海军紧张得心都快提到嗓子眼。
每一份方案,方言都从头到尾地看了一遍,有些细节更是翻来覆去地看了一回又一回。
就比如这届世界科幻大会的口号、吉祥物以及科幻展品。
“这第三份的方案太侧重于雨果奖的颁奖典礼了,这可不行。”
他晃了晃手里的文件,“世界科幻大会绝不仅仅只有雨果奖,更重要的是为全世界科幻迷提供互动交流的平台,到了大会举办那一天,出席的可都是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幻大家和科幻迷们。”
“唰唰唰。”
杨潇拿着笔,认真地把他的意见记在本子上。
“至于第一份和第二份的区别,在我看来,最大的区别就在大会的科幻展览品上。”
方言道:“我们展示的不仅仅是能反映世界科幻文学、国际科幻活动等相关艺术作品、工艺品、出版物、照片,也是要向全世界的科幻迷们展示能代表华夏科幻发展史的一系列展品。”
“方老师您说得太对了!”
姚海军满脸激动。
“但是,这第一套和第二套方案并没有完全反映出我们国内科幻发展的情况。”
方言不无遗憾道:“抛开科幻文学作品不谈,单单就说展品吧,又是老一套的古代四大发明,火药、指南针、活字印刷术、造纸术,此外就是浑天仪、地动仪、日晷这些来自古代的仪器……”
姚海军等人竟觉得好有道理,一时间无言以对。
“方老师,我也不是没想过找一些能代表华夏近现代科学技术的东西,可实在是太……”
杨潇幽幽地叹了口气。
“未必吧。”
方言摇头失笑说:“多的不说,就说克隆技术吧,咱们这方面算是世界上一流水平,早在60年代的时候,在童第周先生的主持下,诞生了第一批克隆鱼雏形,前几年中科院还克隆出了单亲鲫鱼。”
众人面面相觑,两眼圆瞪。
方言撇撇嘴,其实还有句话没说,这克隆鱼可比英国用成年体细胞克隆出的多利羊早了好多年!
“方老师,还有吗?”
姚海军目光炙热。
“再比如‘青蒿素’,屠呦呦率领团队成功提取出青蒿素,拯救了无数疟疾患者的生命,放眼全球来说,都可以称得上是诺贝尔级别的成就,难道不值得在世界科幻大会上展示吗?”
“………”
“就算上面的这些你们都不清楚,‘杂交水稻’你们总该熟悉吧?”
“这难道不值得在世界科幻大会上,当着全世界的科幻迷们好好地宣传一番吗?”
方言左看看,右看看。
众人倒吸了一口冷气,一个个看向他的眼神,满满的都是崇拜、敬仰和尊敬,不愧是方老师!
“方老师,是我们疏忽了,我们的眼界太小了,竟然完全没有考虑到这一些。”
杨潇羞愧难当,低下了头。
“科幻文学编辑不光要盯着科幻文学,也要时刻地关注国内外的科学技术。”
方言一本正经道。
“您教训的是。”
姚海军摸了摸鼻子,一脸尴尬。
方言话锋一转,开始夸奖起方案里的可取之处,虽然这几份方案的内容大部分都截然不同,但在吉祥物的形象设计方面,却是殊途同归,画的都是一只充满想象力和未来感的科幻熊猫。
毕竟,作为这届世界科幻大会举办地的蓉城,可是号称“人手一只大熊猫”。
紧接着,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之后,杨潇、姚海军他们终于下定决定,确定在第一套方案的基础上,按照方言所提供的意见建议,加以完善,特别是在世界科幻大会的科技展览上。
“方老师,还有一件事。”
杨潇认真道:“这个展览不光是向外界展示代表华夏科幻发展史的展品,还有就是展示代表科幻文学发展史以及国内科幻文学最高水平的文学作品,不知道您最近有没有创作新的科幻小说?”(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