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总有些人是要被吊在城门上的
先是朝中的旨意,要西北三道新军按兵不动,静候兵部有司来人,核实花名册。又是要西北三道官府,勘察关中迁移百姓名录,已备户部审理。
再要西北三道静候朝廷调拨粮草。
这一桩桩的,都是看似是照常办事, 但桩桩都透着要将西北三道按在原地不许动弹的意思。
高水寒绝不相信,这一切都是没有根由的就同时出现在西北。
若说朝中没有人,在背后出手,暗中让西北三道停滞不前,绝无可能。
那这个人是谁。
大抵不过是那老而不死的李林甫了吧。
眼下再见陇右粮商大户们神色如此不安,更是验证了高水寒的猜想。
这些人是受了他的掌控, 是替西北办事的。
在整个大唐,如今西北三道征讨吐蕃的大事面前, 也只有掌控朝堂的右相李林甫, 能够让他们觉得西北节度使府也不能替他们解决眼下的问题。
自己是要他们去关中、河东等地采买粮食和一切西北所需的物资。
很明显,他们的举动受到了限制。
见这些人不敢作答,高水寒只能是长叹一声,挤出笑容:“诸位也为西北做事多年,劳苦功高,眼下又是西北需要齐心协力的时候,多事之秋,遭遇些挫折,本将能理解,不会埋怨诸位。”
他这是给这些人下了一剂安心良药。
点名了如今这些人已经是和西北同根相连,不分表里,更不会因为他们的差事办砸了,就大动干戈。
果然。
有了高水寒这番话,立马就有早就安耐不住的人,拍着大腿,咬着牙愤愤不平, 叫骂着开了口。
“将军待我等,自是不用说的。这些日子,咱们陇右上上下下,都为了安定百姓、征讨吐蕃贼子齐心协力,就算是平日里累着些,但大家伙却都觉着这日子从来没有过的踏实。”
“但是眼下,咱们大伙的事情,都做的好好的,可就是有人不愿意让咱们好过了!”
“他娘的,小人往年里,都在岐州、陇州等地行商。今年,那帮子拿了小人不知多少银子的东西,竟然不打算卖粮食和东西给小人了!”
“小人好说歹说,又是花钱又是送姑娘,甚至都疏通到了当地官府去,也没替将军将咱们陇右的事情给办妥了……”
“这还不算完,那帮腌臜,竟然胆敢毁了契约,就连开年后刚定下的事情, 此时也被他们给毁了……”
说话的人是陇右土生土长的本地人,亦是算得上子承父业,将原本不大的粮食生意,做的风生水起。
常年在关中岐州等地活动。
这些人做生意,向来都是做的熟门生意,一辈子只做一件事,可和打过交道的人来往。
多年的结交来往,生意上的事情,也大抵算是绑定在了一起。
高水寒沉着脸,听着对方的解释,大抵算是明白了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这是有人在背后出力,不让陇右的粮商从中原采购到粮食啊!
若无强权下压,他们这些有着多年交情,常年维系相互生意的商贾,又怎可能会断然拒绝生意伙伴的邀请。
毕竟,陇右的粮商大户们,可都是带着足足的钱粮去的。
而在对方的言语中,高水寒更是听出,当地的那些官府衙门,大抵也是持默许态度。
他看向其余人等,询问道:“诸位,是否也是如此?”
谷貆
众人面色艰难,苦涩道:“将军,非是我等不出力,实在是大伙遇到的境遇都是一样的。”
“往日里,只要咱们带上了银两,不管是去到哪里,不都得被奉为座上客,唯恐咱们的银两不能落到他们的口袋里去。”
“可这次,就算咱们是给足了银两,甚至是不惜血本加价采购,也不能说动那些人……”
这是有人不想让西北拿到一粒多余的粮食啊!
高水寒的脸色渐渐阴沉下来。
很明显,能同时从官府和民间两个层面,急于西北如此重重一击的人,只能是把持朝政多年的李林甫老贼了。
也只有他再有目的和原因,对西北出手。
老渣男就这么放任不管吗?
高水寒现在心中唯一的疑点就在于李隆基身上,很明显西北三道征讨吐蕃,对于李隆基来说,是百利而无一害的事情。
成了,他便是开疆拓土千万里的大唐贤明神武圣文皇帝陛下。
败了,西北三道这一圈子的臣子,自然是要替他抗下战败的罪过,且还不会影响到他在那座煌煌盛世长安城里的享乐生活。
他是最没有拒绝西北三道征讨吐蕃的人。
但李林甫在长安城如此布局,偏偏就是老渣男没有做任何的反对。
高水寒相信,若是老渣男但凡说上一句,不说陇右的粮商大户们是否能从关中等地收购粮食。
就是朝中的政令,也绝无可能会被送到陇右来。
老渣男要朝令夕改?
事情的不可控,让高水寒心中有些燥热纷乱。
在场众人见高水寒许久未曾再开口,且脸色愈发难看起来,不由相互对视几眼,心中有些发慌,他们这些人是否会受到苛责和惩治。
终是有胆大的人,觉着自己这些人也算是辛劳的很,就算没有立下功劳,也算是有一份苦劳在的。
开始小声试探着:“将军,不知眼下……”
高水寒恩了一声,对着众人露出笑容:“大伙这些日子也是辛苦了,既然如今收购不到陇右所需。再辛苦一下诸位,配合着节度衙门,将前些日子运回来的东西,分批分类的押送官仓。”
这是不打算追究他们办事不力的问题了。
在场几人心里立马是松了一口气。
前些日子,史怀仁就横死在他们面前的场景,如今每逢夜晚,闭上双眼的时候,都清晰的出现在脑海中。
特别是这两日,因为收购不力的原因,更是历历在目,让他们唯恐自己也赴了史怀仁的前尘。
尤其是,他们事后得知,史怀仁横死之后。
陇右节度衙门直接定性,他是勾结吐蕃的内应,当即罚没家财,只留下了些许钱粮,便将史家一家老小,都下放到了鄯州城外某处新村里去劳动改造了。
在场甚至有几人,在奔波的路上,都见到过那些故人家小。
现状,与往日相比,很是凄惨。
眼前这些人的表情,尽收高水寒眼底。
他笑了笑:“诸位不必担忧,大伙都是为了陇右赴汤蹈火,立下了功劳的人。”
“倒是长安城里,有些人,迟早是要被吊在那城门上,遭万民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