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章 我儿受苦
回纥,张军是真的没放在眼里。吐蕃有大雪山隔着,有高原可以依仗,又穷又破食之无味,回纥有什么?仗着水美草肥牛羊成群么?
也就是中间隔着个大漠,但是这会儿实际上沙漠的范围并不大,而且绿洲相当多,回纥,也就是外蒙这会儿到处是河流草原。
不管是从西边还是从东边,绕过大漠相当简单。
另外,以前汉时突厥的优势在这会儿的回纥身上也已经不存在,回纥已经在城市化,农耕化,有了大型城市,不再像以前说跑就能跑。
还有就是态度完全不同。汉代因为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实在太大,所以采取的是驱逐,唐代又搞民族宽宏,都没有消灭的心思。
但张军有。如果回纥不彻底臣服,不肯南迁交融,张军就绝对会把他们从地球上抹掉……让他们向西只是抹除的前奏而已。
张军信奉的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大唐的遭遇已经完美的阐述了这个道理,安史之乱,回纥,渤海,新罗,南诏和安南诸族。
羁糜州羁糜国就是病毒的温床。所以要么融入,要么清除,一劳永逸,不会再有第三条路可走。
做为一个现代人,张军知道,独立的习俗和文化就是一层天然的屏蔽,永远也无法像想象那样相安无事。只要存在,就会冲突。
共邻睦好的前提是你永远要保持对对方压倒性的强大,否则就只会以战争来收尾,要么重分高下,要么两败俱伤。
稳定的前提永远只可能是文明文化的消融,是思维意识上的占领。这也是为什么大唐的羁糜制度前期无往不利,后面战乱不止的原因。
宽厚仁慈只能是手段,永远不能做为制度。因为人的欲望是永无止境的。
甜枣和大棒总是最佳搭档。当你失去了大棒,那你就只能是一颗甜枣,就像大宋,可如果只有大棒,不断的劈砸总会断裂,便如大元。
……
李适是肯定支持张军的,他从心里不想和亲……只要一想到回纥,他的内心就会被剥开,那种羞耻和愤怒就不可抑制。
他坐在锦榻上,呼吸有些粗重。
做为大唐的老臣,十二位宰相对皇帝曾经的遭遇和心情都是非常清楚的,也并非不想给自家老大复仇。但时也运也,大唐逐日衰落,力所不逮。
做为这个国家的大脑中枢,不管是皇帝,还是这些宰相,都担着责任,都知道不可意气用事,都需要隐忍,去面对很多不情愿。
人总是要被事情推着前行的,这和身份地位完全无关。哪怕是皇帝或者宰相。
“今日殿议,禁止于殿内。”李勉开口先给定了调子。今天说的话,严禁传出殿外。诸相点头附合。
“便是拖延,也需光明正大,”李勉看了看张军:“此事不宜无故,还是得应允下来,选出和产公主,布施流程,慢慢准备。”
“附议。”李晟等人同意李勉的说法,这事硬挡是不行的,这个时候不能激怒回纥可汗,这件事不管后面怎么发展,现在需要的都是答应下来。
也只能答应下来。这事儿其实时间已经不短了,回纥使者早就到了,是李适一直压着……武义成功可汗知道李适和牟羽可汗之间的仇隙。
但这件事必竟是牟羽可汗的事情,和武义成功可汗扯不上任何关系,人家武义可汗可是为了大唐把牟羽给干掉了的。至少明面上是这样。
所以不管李适和牟羽之间如何,大唐都没有拒绝武义成功可汗和亲请求的理由。李适的拖延可以理解,但时间长了肯定不行。
现在这个状态,面子上已经不能再拖了,这也是为什么今天十二相齐聚延英殿的原因,把张军找过来商议也是因为这个。
李泌和陆贽已经在私下里劝了李适不少时间了,讲事实摆道理苦口婆心,李勉也和李适私聊了好几次。
今天诸相的意思是,就要把这件事定下来,举出和亲公主回应回纥使者,李适也是知道躲不过去了,这才召来张军商议。
张军知道这事儿其实可以继续拖着,历史上就是明年才定下来的。但是没有必要。
想了想,张军看了看李适:“陛下,即然如此,臣以为便按诸相所言便是,布施流程,慢慢准备,臣只需半年时日,想来足够。”
以半年算,从凤翔出兵姚州,来回路上需要两个半月,有三个月的时间打仗,张军感觉怎么也该够用了。
李皋说:“可先行流程,缓下封号。”所有宰相都点头同意,大家一起看向李适。
和亲是需要大唐皇帝同意,然后对和亲公主还有回纥可汗进行敕封尊号,以示正统。尊号下,就表示这事儿成了,天下共知。
如果敕封诏下了,那这事儿如果没有特别的意外就不能变化了。表示锁死。
武义成功可汗的‘汨咄禄长寿天亲毗伽可汗’尊号就是这么来的。这种敕封尊号需要形成文书传阅四方。
在没敕尊号之前,就表示这事儿还没有定死,流程准备并不代表最终结果就是一定。也就是有回转余地。
简单点说,不敕尊号,公主就不能启程离京。不过,从相亲开始,拖个半年一年的再下尊号诏是正常现像,这个挑不出毛病。
“张卿,可有定计?”李适盯着张军发问。
“陛下,臣敢担保。”张军肯定是有信心的。
李适点了点头,心里就有底了,看了看诸位宰相:“即如此,便着鸿胪与那合阙商议吧,便以……咸安出和,拟举议程,可请画师。
待朕由凤翔回转,可召合阙于麟德殿相面咸安,递传图画。”
“诺。”李勉代表诸位宰相应了下来。皇帝开了口,剩下的事情就由他们来安排了,有固定的程序。
先要召回纥使者合阙将军进宫和咸安公主见面,让他亲眼看一看公主,确定是这个人,外貌体态如何,有无残缺什么的。
然后请画师给咸安公主画像,由合阙将军签押,将画像派专人送回去献给武义成功可汗,告诉可汗:就是这个妞,我实地看过了,没毛病。
然后武义成功可汗那边就可以开始组织纳聘团队,准备国礼,开始走仪程。这中间的过程至少也得半年。
历史上咸安公主出嫁,这个过程整整搞了两年多,结果咸安到了富贵城没过多久,武义成功就挂了。
咸安在回纥生活了二十年,先后嫁了四任可汗,为大唐立下了不灭之功,保证了回纥与大唐的和平友好,多次出兵助唐抵御吐蕃。
现在张军来了,肯定不可能再让这位公主再嫁到遥远的草原上去,不但不嫁,张军还要把外面的公主迎回来,让她们回到长安安度晚年。
虽然他是一个现代人,但任何现代人也不会拒绝和大唐的融合,有着同样的荣辱感。
堂堂大唐的公主远在塞外胡夷处凄苦的生活,这是他不能容忍的。想想都特么憋屈。
“诸卿,”李适虽然不情愿,但也知道事情必须这么办,想了想,说:“即以我儿咸安出和,出与不出,我儿受苦……当处置妥当。”
“诺。”李勉应了一声,不过脸上却是不太好看。李适女儿奴的心思又暴出来了。
公主许嫁然后又退婚不嫁这事儿,在现代人眼里来看真算不上什么大事儿,扯证还有分手的呢,话说好像大唐离婚正常化,公主离婚的也不少。
但是,这许而不嫁,配而不婚,却是大忌,对名声影响特别大。这就是典型的古今差异了。是的,许而未嫁虽然还是处子,但是名声比二婚要坏的多。
大唐官贵人家不嫌几婚也不嫌是不是处有多少导师,但是在意这个名声。就是这么吊。互相赠送、借用、找泡友都没问题。
尤其是公主。要知道大唐可不是宋元明清,大唐的公主不好嫁啊,经常被拒婚,甚至文人士子里还有一股以拒尚公主为荣的不当风气。
这要是许而未嫁的名声传出去……李适觉得自家八乖妮儿的婚配要凉,得犯愁。这要是再被拒一道,那就说不上成什么事情了。
笑柄。
“陛下,首相,”李皋却很轻松的样子,捋着胡子微笑:“确是无需担心,此事便交与某就好。”
“当真?”李勉怀疑的看了看李皋。兄弟,你飘了呀。
李适的眼中都冒着不信的目光。这事儿真不是那么好解决的。你说你是为了国家战略,别人信不信?官员和老百姓怎么传?
“当真,此事便交与某罢。”李皋微微一笑,信心十足。
“好。”李适拍了下巴掌。老李可以,没看错人,有担当啊,这是亲叔。
“那便依李相。”李勉也笑起来。去了个头疼的大麻烦。这李皋,有点担当啊。
“那便如此,诸卿可商议一下,着鸿胪和礼部去办吧。”李适站了起来:“劳烦诸相,劳烦张卿,诸卿辛苦。”
“陛下辛苦,臣等本分。”张军和十二位宰相站起来还礼。
知制诏看皇帝和诸位宰相事情说差不多了,捧着拟好的敕诏过来给皇帝画可,请宰相签押。
霍仙鸣过来凑到李适身边:“大家,张相公进献的器物取来了,就在殿外。”
其实早就到了,牛车走的再慢也不过就是一公里半,平平整整的大路能用多久?只是皇帝和诸相都在忙,在讨论,他不敢打断。
“哦?”李适提笔在诏书上画可,填上日期:“那便请诸相一同去观看吧。唤琼林令来。”
霍仙鸣唤内侍去传琼林令,李适放下笔,请诸位宰相一起出殿去看宝贝。这事儿他喜欢。